《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624,尽心章13-10》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624,尽心章13-10》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今天是戊戌年乙卯月乙丑日,二月十八,2018年4月3日星期二。

兴者,是感动奋发的意思。凡民,是指庸常之人。豪傑,是指有过人才智之人。

这一章讲自兴之道,有两义:一是除他山之石,一定要有我,此时无我非超然,而是无志,所以要有我;二是天助自助者,所谓顺与命,针对行动起来的人而言,至于没有行动的人,何谈顺与命。

孟子说,善虽由教而入,但绝非因教而后有,一切都在于人的自勉。现代人动辄归咎于教育,对照此章主旨,应感惭愧吧。

孟子说,中国历史上,说到教化功绩的时候,没人比得上周文王,为什么?文王时代,成人有德,年轻一代后继有人,一时人才济济,欣欣向荣。但是,"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那些等文王那样的圣君出现才奋发的,是平凡的庸人。诚哉斯言。"江山代有才人出",但五百年才出一位圣人,剩下的四百七十年,没有圣人的当世作为,都要睡大觉吗?甘心于随波逐流碌碌无为吗?甚至自甘堕落而归咎于世上没有出现圣人缺少公平未得爱心吗?没有文王在世,即没有模范时,如何"模仿律"?同理,陆九渊问:"尧舜之时,无书可读,如何学以至圣?"这些问题,认真想一想,很有必要。

王阳明说,人有良知良能,不待教而自性自足,你自己去开发秉性之良知,自勉自兴完全可行。为什么有人说不能自兴,一定要有文王那样的圣君出现才奋发呢?对于气禀之偏的人而言,往往需要训练和矫正而后善;对于习俗的渍染,往往需要变化气质而后新,这样的人,孟子称为凡民。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人的天赋有上下之别。冯友兰先生说:"诗有别才,酒有别肠"。天赋气质是起点,也是用功的入手处。

至于豪杰之士,生知安行,即,生而知之,安而行之,不勉而中。才智明敏,迥异于寻常之人;志气坚强,不屈于物欲。这样的英雄人物,如果遇上文王在上,固然相忘于道化之中,即使不遇文王,也有自发作为从而出类拔萃的气魄。他不会坐等文王现世而后奋发,不会坐等条件俱全而后行动,不会坐等现实生活中的榜样,有一样学一样。"豪杰之士 虽无文王犹兴",自发的砥砺于道德,作为自己卓然自立的根基;奋力的进取于事功,作为自己毅然自任的目标。这等人物,是为豪杰。当然,正因为如此,也不会用这个标准责求凡民。

张居正先生说得好:修身见于世的人啊,不可以凡民自安,而当以豪杰自待!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624,尽心章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