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七日第一节课是高一(7)班的。临出门,在杂物间看到还有一箱上星期大妹妹俊英给我的抚州贡桔,拿了一半到学校,发给学生一人一个,还有十几个多给了办公室的竺老师和李老师。
全班学生满心欢喜,背诵默写《兰亭集序》最后一个自然段一二句,似乎也更有劲。李思仁、周峻峰、刘晨宇等四位同学到黑上默写,效果还好。
就是“羲之”的“羲”字还有三位同学写错,只有周峻峰写对,集体纠错。我把一个大大的羲字写在黑板上,用作业本默写的同学自行对照,如果错了,把正确的写旁边。
对照之后统计,全班四十五位同学,三十二位写错。
要学习《赤壁赋》了,我让学生找到苏轼的出生时间、去世的时间:1137年、1101年。减一下得64,学生明白了,苏轼在这个世界上活了64年。
来,回忆一下从小学到初中学过的诗词文,学生一一背诵。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背完这些诗词文,学生七嘴八舌说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等,知道得不少。
我说同学们知不知道苏轼还有哪些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学生答:吃东西,留下著名的东坡肉、东坡肘子,自己酿酒,做茶叶。
再问还有吗?学生就不知道了。
我补充,书法艺术方面,宋代有“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轼居首位,著名的作品有《寒食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前赤壁赋》《赤壁赋》等。
绘画方面留存于世的有《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水平很高。
宋代《梁溪漫志》谈书画时说:“书与画皆一技耳,前辈多能之,特游戏其间……东坡所作《枯木竹石》,万金争售。”
说明苏轼画作在宋代之时,已经极为有名。
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苏轼的生平。
苏轼于1056年,也就是十九岁首次出川赴京应举,第二年与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
后因奔母丧,回川。嘉祐四年,沿长江、经江陵再度赴京。嘉祐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任满,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扶丧归里。熙宁二年初还朝任职。神宗用王安石变法。苏轼的改革思想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这期间他曾惩办悍吏,灭蝗救灾,抗洪保堤。
苏轼曾两次到杭州为官,他在杭州的故事大部分与“水”有关。熙宁四年,也就是公元1071年,苏轼第一次到杭州,任杭州通判。元佑四年,也就是公元1089年,苏轼任杭州知州。他与杭州的故事,大部分与“水”有关。
苏轼在杭州治水功绩突出,广为传颂的就是修缮六井和疏浚西湖。《宋史·苏轼传》:"﹝轼 ﹞后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馀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苏堤就是苏轼修建的。
这里插一下关于苏辙,三苏中最小的,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曾与苏轼游历我们宜丰洞山,留有摩崖石刻诗,诗曰:
古寺依山占几峰,精庐仿佛类天宫。
三年欲到官为碍,百里相望意自通。
出世佛僧何处著,入群鸟兽不妨同。
眼前簿领何时觅,一笑相看丈室中。
这一处摩崖石刻诗,就在拾级而上去往洞山路旁的一块大石上,现在还能看到。
据史料记载,宋元丰七年(1084)春,贬谪筠州任盐酒税监的苏辙,与前来看望他的苏轼一同到洞山访云庵禅师时,写下了这首诗。字体为行书。
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不敢默视,时时“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
王安石罢相后,何正臣、李定等新进官僚从苏轼诗文中罗织罪状,弹劾苏轼,于元丰二年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经过几个月的折磨,苏轼侥幸被释,谪贬黄州。在元丰时期的贬谪生活中。他仍然关心现实,同情人民,写了不少关注人民生活的作品。
元丰七年,苏轼改贬汝州,离黄州北上时,路经金陵,曾拜会退休宰相王安石。两人政治见解虽有分歧,但还保持着私交,共游蒋山,互相唱和。
元丰八年,神宗病死。高太后临朝,启用旧党司马光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职。在罢废免疫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引旧派猜疑。
元祐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诬告,先后被知颖州、扬州、定州。在元祐保守气氛充满朝廷的时代,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革新。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苏轼又成为这些新贵打击的对象,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召回。1101年7月死于归途常州,走完了他一生坎坷之路。
苏轼的一生,走了一条坎坷曲折不平坦的道路,但他总是那么乐观,在惠州,当年的荒蛮之地,他没有终日愁苦,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015年7月,我在惠州住过一晚。惠州也有一个西湖,这个西湖很大,烟柳画桥,非常之美。看上去,就是仿杭州西湖。
与杭州西湖一样,有苏轼高大塑像。不同的是,这里还有苏轼纪念馆,还有他的待妾王朝云塑像。
苏轼一生两任妻子,发妻王弗与他生活了十一年,生有一子,于二十七岁时因病去世。十年后,苏轼为爱妻写下一首词: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里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二任妻子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同样非常贤惠,陪伴了苏轼二十五年,育有二子。
第二任妻子去世后,陪伴苏轼的主要是朝云。但非常可惜的是1096年,三十四岁的朝云因病去世。
纵观苏轼一生,走着一条坎坷人生路,但他始终豁达乐观。同学们,你们现在青春年少,不知道未来的道路上会遇到多少风雨。遇到风风雨雨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答:像老师一样,做一个乐观的人。
学生的回答,把我笑晕了。我不解:“应该回答像苏轼一样,做个乐观的人,怎么答成了像老师一样做个乐观的?”
学生说:“我们看到老师很乐观呀!”
言传身教,所言不虚。
日常会跟学生说到自己的人生经历,而他们看到现在的我,乐观,积极,向上,影响似乎不小。
学习《赤壁赋》前,花了两节课时间讲关于苏轼,非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