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想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吗?看古典的《跃迁》: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_第1张图片


《跃迁》这本书系统的解构了成为高手的技术:

  1. 高手的暗箱: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2. 高手战略: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
  3. 联机学习: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
  4. 破局思维:升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
  5. 内在修炼:跃迁者的心法


我们一个一个简要解读。


1. 高手的暗箱


这章一开始,举了一个绘画的例子:

你要画大油画,别人会要你给他一张照片,用投影仪投射在画布上,勾出素描稿,然后上色,完成。

并且提到《隐秘的知识》一书的研究结果:拉斐尔也在用投影仪!

然后说:没有一个人是仅凭努力、天赋、机遇而获得巨大成功的,跃迁式的成功都是利用了更底层规律,激发了个体的跨越式成长。这就是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所以呢,我们要按事情内在的规律去行动,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就要走很多弯路,只能望着别人的背影兴叹。


+++


接下来古典对自我跃迁做了一个层级划分:

  1. 认知跃迁,这点通常是指你某一天忽然想明白了某个概念、思维,视野打开,认知提升了。比如你做开发,总觉得有一种语言比另一种牛逼、挣钱多,来来回回换了 7 、 8 种,有一天忽然发现,其实每种语言都差不多,你能不能拿到更高的收入,取决你在这种技术上是不是拥有局部优势、是不是能真正用它解决问题。这就是认知跃迁。
  2. 能力跃迁,这点通常是指你按照新的思维、方法去持续行动,量变到质变,跨越了静默期,某一天你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接着前面开发的例子,你意识到在某种技术上拥有优势才能获得更高收入,于是你就稳下来,开始下苦功夫,把某种技术打磨成你的利剑,有一天忽然发现身边的人都来请教你该技术相关的问题,你能轻松帮大家搞定各种疑难杂症,这时就说明你能力跃迁了。
  3. 能级跃迁,能力跃迁到能级跃迁,是内圣外王、放大势能的过程。比如你的影响力从组织内走向了组织外,从局部走向了行业,眼界、格局发生了跃迁,看问题、做事情有了完全不同的力道。


跃迁的底层逻辑是“范式突破”。(范式的概念来自《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

重要的商业和技术突破,往往不是技术突破,而是对于技术的应用和认知方式带来的范式的突破。比如飞机的发明、优步、Airbnb的出现。

与此类似,自我的跃迁,也是认知和发展“范式”的改变。


2. 高手战略


高手战略指“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你要找到那些“更少但更好”的事。不要什么都做,你的时间有限。

所以,我们要发现自己的甜蜜区,战略性专注,等待自己的机会。不要跟风跑——某一种风属于那些一直为这种风准备的人,你看见时,人家已经具备了相关能力随风舞蹈了,你再去追,晚了。


+++


如何发现身边的高价值区呢?作者讲了幂率分布现象。

幂率有两个特征:

  1. 高度的不平均。比如 20% 的客户带来了 80% 的生意,1% 的美国人拥有美国 34% 的财富……
  2. 分形。分形就是“一个图形细分后,每一个部分都是整体缩小后的形状”。比如海岸线、树叶、冰花……


幂率分布,意味着大部分系统都有重点,做事情抓住重点,持续地抓住重点,就抓住了最高效率的关键。

比如你在软件公司工作,同样是做开发,测试工具、运维工具、产品开发,价值就不同;在产品开发的所有部门中,拳头产品、现金流产品、未来的拳头产品,和老产品的维护性开发,价值又不同……你参与到最有价值的产品的开发中,你的努力就能够被放大。

这就是——站位比努力重要,也就是头部效应。


+++


如果你能为头部,就有巨大的借势优势,可以享受到红利。你可以看看你的身边,那些既受重视收入又高的小伙伴,多数都是在组织的关键部门做关键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找到自己可以进入的头部区域。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_第2张图片

所谓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

很多人看见大数据火热,就赶紧转换到大数据;看见AR/VR兴起,就迅速变更跑到;看见人工智火热,又毫不犹豫地投入机器学习的怀抱……

这些小伙伴认为只有最热的领域才是头部领域,认为自己只有进入这样的领域,才可能实现跃迁。

但实际上,你在这些领域根本没有任何优势,你根本抢不到合适的位置,甚至会跟一阵子就掉队,然后又不得不寻找新的机会,往复循环,永远在跟风,永远也没乘风起舞过。

现实是,大部分人的头部就在你身边,先成为你现有赛道里的头部,然后你就能看到另一个赛道,再努力成为新赛道的头部……不停迭代,从一个头部到另一个头部,从一个成功到另一个成功,最终你会成为不可忽视的大头部。


+++


头部效应的三个原则:

  1. 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
  2. 思考差异化优势
  3. 从身边的头部做起,从鸡头变成凤头

这部分还提到成为头部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专注和持续迭代。


3. 联机学习


这部分先介绍了两个学习方法:

  1. 找到知识源头。我们日常中接触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二手、三手、四首信息,被稀释和转述了很多遍,要么营养不足,要么失了真意。所以,要学会挖掘知识源头。比如格拉德威尔写的《异类》一书中提到的一万小时天才定律,其实是三手信息,《刻意练习》一书则是二手信息,一手信息是1993年埃里克森等人发表的论文《刻意练习在专业获得中的作用》。
  2. 功利化学习。成人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所以我们在学习时,要从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以求解问题为目标,这样效率最高。


+++


接下来是这部分最关键的:联机学习

现在知识太多,你不大可能学会所有的东西,一定是你懂这块、他懂那块,大家融合在一起,可以解决更大的问题。所以,对于你不熟悉的领域,没必要自己吭哧吭哧去找答案,问别人就好了。

下面是三种学习思路:

  • 自学:自己找答案
  • 联机学习: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 跨界联机学习:跨行学习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来看看自己遇到问题时的第一反应,看看你是哪一种思路:

  • 遇到问题,苦思:“这可怎么办?”想一晚上不得;
  • 遇到问题,找书:“哪里有答案?”开始通过网络、书来找资料;
  • 遇到问题,找人:“谁最有可能知道这个答案?在这之前我要准备些什么?”然后准备沟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联机社交学习才是最快的学习方式。

但是,前提是,你自己要有一些知识,能够与人交换,同时,你还要会提问,会整合


+++


接下来作者提了一个认知转变:问题树比知识树更重要

你需要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

你要学什么?答案就在你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增强学习动力的最好方法是找到你真正感兴趣的问题。

真正的专业是你“特别擅长解决某类型的问题”

问题树依托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它包括 4 个方面:

  • 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 我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障碍?
  • 我们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案?


从这四个问题出发,可以引出很多关键词,指向各个领域,每个领域又会产生新的关键词,然后生长成一棵关于这个问题的“问题树”。


+++


学习之后,接着就是变现,作者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方法——知识IPO:

  •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 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 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设计自己的知识 IPO 系统分三步:

  1. 你必须有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且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I)
  2. 不是要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P)
  3. 输出倒逼输入(O)


+++

当你能够围绕着某个场景问题去学习并解决问题,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_第3张图片


当你形成了个人知识体系,你的价值就会跃迁。


4. 破局思维


为什么很多问题无解?因为答案根本就不在系统内。“单维思考者”永远看不懂整体的“系统思维”,看懂系统,才能破局。升维思考,才能解决复杂问题。


+++


我很感兴趣这章提到的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来自《改变》)。


事情有两种改变的形式:一种是不影响原有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一序改变”,也就是“状态改变”;另一种是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二序改变”,其实也就是“模式改变”。

第一序改变:系统内改变,改变状态,改变体验。
第二序改变:对于系统的改变,改变模式,改变结果。


所谓的跃迁,就是一次次让自己做第二序改变,一次一次破局。而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识别所在的系统。

一个系统至少包含三个因素: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功能。

系统有一个基本特质:系统由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

只要不改变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功能,即使替换所有的元素,系统也会保持不变,或缓慢变化。

话说中国的封建历史几千年……就是这样子的

话说一个官员贪腐了,换掉,新来的又贪腐了,再换……也是这样子的


个人处在很多系统中,要想跃迁,就要学会打破系统。


+++


工业化时代以后,我们习惯用一种“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复杂的事情可以拆分为各部分的组合来分析

根据这种思维方式,如果一个事情出了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增加或替换一个元素,如果短期有效,那么长期也应该不错

但,这种思路面对复杂社会问题,往往会顾此失彼。要想搞定,就得要用系统论的思考方式。

还原论和系统论的差异见下表: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_第4张图片


+++


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循环。

比如这 4 种增长引擎,会让你会越来越好:

  • 好习惯
  • 从兴趣培养到能力养成
  • 快速学习的知识IPO
  • 企业管理中的“信——任”循环


但如果你陷入下面 4 种死亡螺旋:

  • 穷者越穷:穷——没钱提升没钱改变——穷
  • 投入不足:没成就——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没成就
  • 工作狂循环:工作狂——家庭投入少——家庭没成就感——工作狂
  • 做自己:求认同——找不到自己——求认同


恐怕就会越来越糟。


+++


要想跳出死亡螺旋,就要识局、破局。

好的破局者往往知道:

  • 当一个体验短期很爽的时候,你往往要警惕:长远的损失是什么?
  • 而当这个体验短期痛苦的时候,你也需要自我激励:长远的收益会是什么?


你可以逆时间思考来打断负循环:

  • 如果忙得没空思考,那么没空思考是否让你更忙呢?
  • 如果因为穷,所以总希望翻盘,那么总希望翻盘是否让你更穷呢?
  • 看到人口带来贫困的报道时,你也一定要尝试思考,贫困是否也会带来人口增长呢?


一旦发现这些情况是首尾相连的,尽快打断这种恶性的负面循环。你可以通过直接打断、引入更多资源,或者搭建新的回路来实现。


搭建正循环需要顺着时间思考:

  • 如果写作能为你带来名声,那么如何用名声帮你更好地创作?
  • 如果技能精进能让你获得成功,那么如何用成功让你更加精进?
  • 如果做某件事情能让你有所收益,那么如何让收益带来更多类似的事情?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第三章提到的知识 IPO ,第二个问题的思考结果是联机学习、“以答案换答案”的方式;第三种情况其实就是投资的本质,用赚来的钱继续投资。


一旦有了这个意识,你就开始成为一名系统思考者,你的人生就开始搭建各种细小的正循环回路,而那些侵蚀你精力的负循环也会慢慢停止。


+++


理解了系统,接下来要理解层级——多层系统。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多层系统组成的。

高效能人士的自我管理体系是一个“高效能塔”:

  • 资源层:个人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情感资源;
  • 方法论层:使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论;
  • 目标层: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背后的价值判断。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_第5张图片


从这个角度看,勤奋就有了三重境界:

  1. 很努力。焦虑,不敢停,没学习时间,没方法,低水平勤奋。
  2. 方法论勤奋。知道做一件事情有合适的方式方法,有时也能用正确的方法做事,颇有效果。但有时陷入总在找方法的怪圈,试来试去,长远看没什么长进。
  3. 更少目标,战略勤奋。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知道自己的赛道,知道自己的优势,少做事,找杠杆,放大势能。


从勤奋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多层系统都有的两个共同点:

  1. 上层决定下层
  2. 下层无解,向上一层


所以,假如你陷入某个系统里,苦苦挣扎却无法脱身,就要往上层系统去寻找答案。


+++

理解了多层系统,接下来就要控制多层系统,实现目标。

把控一个多层系统有三个原则:

  • 多层布点:每一层都要布置合适的控制点。
  • 单点可控:控制点要落在可控区域,如果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就无法掌控。
  • 目标折射:你不一定要直线前进,要根据多层系统的特点,调整切入点,选择阻力较小的路径。
具体参考 P240 ~ P248 。


5. 内在修炼


这章介绍了高手的 7 个心智关键词:

  • 开放
  • 专注
  • 迟钝
  • 有趣
  • 简单
  • 善良
  • 可激怒


面对世界,开放而专注,进入系统。

面对自己,迟钝而有趣,智慧而超然。

面对他人,简单、善良、可激怒。

面对不确定,善良些吧。


不展开啦,具体去看书啦……


6. 我准备做什么


看这书时我有一个想法:梳理自己在做的事情,做减法,然后,持续前进,做到头部。然后,再说下一个头部啦。

我已经开始梳理自己了,你呢,要不要实践一下这本书里的方法?

欢迎在文后留言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算法,编程语言,python,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