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别人贴标签会改变他的行为

给别人贴标签,我们不陌生。广东人如何、河南人如何、上海人又如何;这个人怎样怎样,她男朋友如何如何……
也就是刻板印象。
但是,给别人贴标签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他的行为。
研究一:慷慨的研究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罗伯特·克劳特做过一项研究,他在一次慈善捐款中,把捐款者平均分为2组,第一组被贴上“慷慨”标签,告知他们“你是个慷慨的人,我希望我遇到的更多的人和你一样仁慈。”而另一半没有被贴上标签;把未捐款者也平均分为2组,我们称之为第三、四组,第三组被贴上“不慈善”的标签,第四组什么都不贴。一周后,上述四组人员被要求再次为另一个慈善募捐。结果如下:

image.png

第一组,第一次捐了款,且被贴上慈善人士标签的,在第二次募捐中平均捐款0.70美元;
第二组,第一次捐了款,却未贴上慈善人士标签的,在第二次募捐中平均捐款0.41美元;
第三组,第一次未捐款,且被贴上“不慈善”标签的,在第二次募捐中平均捐款0.23美元;
第四组,第一次未捐款,却未贴上“不慈善”标签的,在第二次募捐中平均捐款0.33美元;
通俗地讲,就是你认为他是好人的,他会更好;你认为他是坏人的,他会更坏;中间状态是你不对别人做评判。

研究二:整洁的研究:
最著名的实验是1975年由内布拉斯加大学心理学家理查德·米勒和他的同事发表的。第一组:一群五年级学生被贴上了“整洁”的标签。 第二组:研究人员要求第二组孩子要整洁。第三组作为控制组,不施加任何影响。结果呢?第一组被告知他们“整洁”的群体,实际上是最整洁的。

研究三:塔的建造研究:
这次由罗杰·詹森和雪莉·摩尔在明尼苏达大学上世纪70年代进行的另一项针对儿童的研究,有一个小组获得了“合作”标签,第二次收到“有竞争力”的标签。同一天晚些时候,孩子们玩了一个建塔游戏。结果发现,当他们玩游戏的时候,许多孩子忘记了他们的标签 但仍然是“合作”组的人在游戏中放置了两倍的块数!

研究四:环境研究:
以2007年为例,想想意大利蓬佩奥法布拉大学的经济学家格特·科尼利斯森使用“非常关注”这个词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环境和生态意识“为一些客户寻找电视。事实证明,这些有标签的顾客在购物时比在购物时更负环境责任 奥尔集团,甚至(Ii)购物者,他们被敦促在他们的消费中更注重环境。

以上研究,在这本书里:


image.png

作者:克里斯蒂安·B·米勒,是威克森林大学哲学教授。新书《人物差距:我们有多好?》,牛津大学出版社。
维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又译作维克弗里斯特大学,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于1834年,是美国一所极富盛名的综合性研究大学。因小班制精英教学体制,维克森林也被称作“南哈佛”、“南方达特茅斯”。维克森林大学连续21年位列全美大学综合排名25名左右。

活学活用,我就给儿子发了下面这条短信:
麦克,你的英语水平终于赶上来了!原因是你背诵了课文,上了蓝天辅导课,学会了写作文,这些都是你付出的努力。天道酬勤!你是个能听取正确建议的好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别人贴标签会改变他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