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不要为了进入群体而变成乌合之众的一份子。

    “当一群人聚集在一起,那些人人都有的情感、欲望、本能,就会被无限叠加放大,形成广阔的无意识之海。而人人都不同的智力、个性等,就像是撒到海里的盐直接消失了。”作者首先介绍了群体的心理,包括情感、道德观、观念、理性、想象力与信仰,认为原本独立、理性的个体在加入一个群体之后,就变成了一群智力低下,性格冲动且易于被掌控的乌合之众,单一的个体在融入了群体以后丧失了理智失去了心智,群体是可怕的。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群体无意识”,是《乌合之众》中最基本的观点。就简单来说,一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之中,就会变成“无意识”的野蛮人。他们就像是进入了一种被催眠的无意识幻想状态,只能进行最基本的条件反射,就好像是完全丧失了思考能力行动能力。更可怕的是,在被自身最基础的欲望所控制后,群体中的人就会丧失应有的责任感,从而变成茹毛饮血丧失道德的野蛮人。就比如那几年疯狂砸车的人,他们高喊抵制日货热爱祖国,而事实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做出如此决定的真的是他本人吗?是否是他自己在深思熟虑后做下的决定吗?这正是群体的可怕之处,一旦有不好的思想融入群体那么整个群体就会失去理智变得不可控制,可怕情绪不断在人群中传染,使本来不是如此的个体变得超乎寻常。正如书中所讲“犯罪群体中的人,并不认为自己在犯罪,而是在执行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任务。”也正如勒庞所说:“他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

    群体往往看不清事实质只看清表象。“在汹涌的想象波涛之下,群体看不见事实,只看见幻象,不在乎真相,只在乎表象。”群体的思考模式,不是理性思维,而是抽象象形思维,基本上只靠“脑补”仅仅凭借脑中的想象而下定论。比如对难民可怜事迹的描述,成千上万的字符错综的装点成文章,却比不过几张他们生活现状的照片来的真实,在群体中理性思考不再变得高效,反而最简单最直观的表象面貌可以领导着群体的方向,从而引领着群体的发展方向。

      在群体中不需要真理,这正是最可怕的一点,在群体中数量即是真理,从小我们就听到一种例子,玩游戏的时候少数服从多数,这其中有错误或者正确而言吗,谁也评不出这个理,现实生活中更是有数不尽的例子,比如关于人物任选的投票,票数的走向决定了最终结果,然而最终结果真的是最合理的存在吗,这怕是有待商榷,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网络上的键盘侠,有好多人在不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大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只看到表象的群体自然收到这些人的蛊惑,随着数量的增加以至于凭空产生的幻想变成了事实真相大家盲目的追随着一个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虚拟真相,在数量的蒙蔽下看不清事情的本质。“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假如谬论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论。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也可以很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也就是说,真理和谬论,哪一个更符合幻觉,群体就会相信哪一个。

      对于理性的人来说,任何事情都可以讨论。但在群体之中,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讨论”。讨论的前提,是意识到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复杂多面的。但失去了思考能力的群体,无力理解“复杂”,只能把所有事情都简单化。所以,对于群体来说,一件事,要么全对,要么全错;一个观点,要么是绝对真理,要么是绝对谬误。群艺就是这么极端,他不会花功夫在讨论上,而是极端的认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需要过多的情感,最终直接得出真相。

    《乌合之众》的核心观点,每一条都在当代社会得到了印证。无论是对当时还是现在,《乌合之众》都是一本极具现实意义的书:它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在这个群情汹涌的时代,我们需要时时警惕。

      作为一名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我们更不断反思,保持清醒,理性思考。所提出的这些群体问题无一例外的展现在生活中,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不仅仅是作者对所有读者的讽刺,更多的是一种提前预见的警醒,希望作为新传的我们不会因为进入了群体而变为乌合之众的一份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乌合之众》:不要为了进入群体而变成乌合之众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