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与身份认同

习惯养成与身份认同

许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为了减肥,决定每天早上早起去跑步,然而无论闹铃响多少遍,该睡接着睡;发誓要把烟戒掉,但还是不由自主地从烟盒里掏出烟点上。;想要每天读几页书,可是到点儿依旧刷手机。

养成一个好习惯为什么这么难?我们一边痛恨自己为什么这么没有毅力,一边又陷入激情决定和快速放弃的恶性循环中。那么,是不是我们只有毅力足够强大才能养成好习惯?又如何培养我们强大毅力?

不过,在习惯研究专家詹姆斯·克利尔眼里,一个新习惯的养成跟毅力可能真没多大关系。科利尔说:改变行为的最好办法,最好先改变身份。

比如,我想减肥,就要坚定都告诉自己,我是一个健身者,怎么能允许自己这么胖?

再比如,我打算戒烟,当别人递给你烟的时候,不要再说:我正在戒烟。这样回答就太弱了,你应该果断地拒绝:谢谢,我不抽烟。 

如果你想要读书,就不要再给自己强行规定每晚必须读几页书,否则要受到什么惩罚。而是平静地告诉自己:我是一个读书人,怎么能不读书呢?

那么,这样对自己说难道不是另一种说服吗?只要对自己说一句我是谁谁谁,就能彻底改变过去的行为吗?这是不是也太简单了?

我们还是说减肥的事。如果你要减肥,首先要设定自己是个“健康的人”。那么在面对每一个跟减肥有关的选择时,你应该问健康的人会怎么做。健康的人面对这段路会选择走路还是坐车?健康的人面对这餐饭会选择蔬菜沙拉还是碳水?科利尔说,这不是自我说服问题,这是身份认同问题。

所谓身份认同,就是我认为我是什么人,我想在别人面前以一个怎样的形象出现。过去十年大量的研究表明,是我的身份认同 —— 而不是利益诉求和认知 —— 决定了我的观念和言行。所以,一个好习惯,就可以使用身份认同来这个概念来帮助我们养成。

那么,下一步就是怎么做的问题了?科利尔提出,养成一个好习惯的最好办法是两步:

第一步、选定一个新身份,看看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二步、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成就,来证明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正反馈过程。真正的目标不是做什么事,而是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比如,我们的目标不是阅读一本书,而是成为读者;目标不是跑马拉松,而是成为跑者;目标不是学习一种乐器,而是成为音乐家;目标不是控制愤怒,而是成为一个平和的人。

所以,当我们打算培养一个新习惯时候,就先问自己: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每天都在做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惯养成与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