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总是流传一些让人细思极恐的段子。看看这个:
35岁上,她得了肺癌。拿着诊断书,哭了笑,笑了哭。不抽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何以得了肺癌?
她来到他办公室,却看到他桌上一袋自己素日最爱吃的干果,旁边,放着个药瓶子,说明触目惊心。她流下泪来,红色。
三日后,她哭着为他点燃生日蜡烛,他不在。
她点燃了34根长蜡烛,一根短蜡烛,低笑道:你真是瘦了……
他跟她是青梅竹马,以为能携手看夕阳。
好吧,这有啥恐怖的地方?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翻到答案一看,吓煞我也:竹马给青梅下药,青梅杀死了竹马,用其脂肪点蜡,因为瘦,脂肪不够……
我的天!这等烧脑骇人的描述……
但这等烧脑骇人的手法不是今天才有的,上世纪美国女作家雪莉•杰克逊就是这方面的翘楚。她的《乐透》1948年首次刊登在美国的杂志上。
这篇小说描述的就是某个小村镇全体居民参加一年一度的抽彩,最后众人一起用石头把中彩者砸死的骇人故事。作者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这一角度,证明了抽彩是一种变相的祭祀,是一种牺牲一个生命延长其他生命的模式,是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以及渴求永生这一人类共有的原型的仪式化,从而冠冕堂皇得使得私欲得到社会的保证和认可。
说实在的,不去翻找资料,我刚看到《乐透》的时候,是没有意识到这么深层次的解读和恐怖的。
雪莉•杰克逊在描述村民们等待抽奖的时候,是那样的平静自然,就像是聚餐议事一样的,谁曾料到最后是要选一个人上祭台。全文静默无情绪,因而到得最后被抽中的贺金森太太尖叫起来的时候,才尤显得冷血诡异恐怖。
从不动声色地让人惊悚来讲,雪莉•杰克逊真可算得上是网上那些“细思极恐”的段子手的鼻祖了。
我也鲁钝,捧起这本以雪莉•杰克逊最为知名的《乐透》篇名为书名的小说合集的时候,开始只是觉得有点阴森,感觉像是大白天家里来了个怪怪的客人,说不上哪里怪,但就是觉得和周遭天气不谐。
直到我看到那篇《叛》,那种阴森的感觉才更明显了:一群人,围着沃尔普太太家那只爱吃鸡的狗,提出了种种对策,这些对策无一不虐:绑一只死鸡到狗头上,直到它恶心为止,挖掉它的眼睛……
最让沃尔普太太锥心的是,她的一双儿女,绘声绘色地跟她描述如何割掉狗的头,带尖刺的皮圈,绳子,一拉,它的头就掉了……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
无疑,《叛》是有点恶之花的意味的。
在另一篇《查尔士》里,雪莉•杰克逊又讲了一个看上去很悚的故事。一个上幼儿园的小男孩罗力,每天回家给父母描述一个叫查尔士的同学,这个查尔士打老师、打同学,总之,为所欲为。
随着查尔士被多次提及,他在家里已经成了搞破坏的代名词。然后过了两个星期,这个查尔士在罗力的嘴里突然又有了些转变了。
这个查尔士是何方神圣?开家长会时,罗力的妈妈迫不及待想打听。
但是老师说,班上没这么个人……
乍读这篇,我不由自主地又往惊悚上靠,但后来一想,这可能是作者用一个巧妙而出人意料地结尾方式,呈现一个小孩子内心的隐秘。毕竟这样一个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能有什么恶毒念头呢?
……
《乐透》这本的封面推介上说雪莉•杰克逊是哥特式小说女王,哥特式,百度得来的解释是恐怖式。宣传又说她的小说是希区可克式开头,欧•亨利式结尾。
我初读她的小说,也很机械,尽力往这些介绍上去靠。但有时候,我想,她的小说也不尽是惊悚吧,只是,读起来确实有种场景在太阳下,心思在黑暗中的感觉。
我想,我还没把这本书弄透。先就写点初步感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