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放在心上,我知道这个世界很复杂

——当你面对歧视、不平等对待时,你会怎么做?

——咬牙隐忍,还是重拳打回去?

沉默是大多数。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平等,地域歧视、种族歧视、阶层歧视等问题,而有些人,会为了自由和尊严,而奋起一搏。

2019年1月荣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绿皮书》,会告诉我们,如何在不平等的生活中捍卫尊严,获得自由。

看这部电影时,我总是会想起电影《勇敢的心》的最后一个片段,威廉在死前大声喊出“free”的画面。

《绿皮书》没有太多冲击的镜头,整部电影从个人的视角出发,描绘处平常真实的情感,没有狗血剧情、没有一大段矫情的控诉,只是用一种平淡的口语,向我们娓娓道来生活的另一面。

每个人都会有孤独作战的经历,如果你正处于这个阶段,或者还没有从这个阶段走出来,这部电影能给你一些真实性的答案。

01

需要先了解的是,电影的名称《绿皮书》是一本书的名字,这本书记录了黑人的活动范围,也就是黑人可以在哪里吃饭、住宿、游玩,黑人不能去哪些地方。

《绿皮书》是一部代表阶级的规则书,它将人明确的分成两种,白人和黑人。影片的整个故事,也是由黑人和白人的视角开始。

影片讲述了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和黑人钢琴家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

托尼,夜总会侍者,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由于夜总会闭门装修,托尼只得重新找工作。这时著名钢琴家唐,正需要一个司机,负责在他举办南方巡演时的接送工作。

两人的初次见面很有意思。

唐坐在高高的椅子上,高贵的和托尼提各种要求。唐表现着自己的高贵、教养、富裕,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托尼的尊重。但他不知道怎么做,是做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还是可以随和一点,他表现得生硬、别扭。

而托尼不喜欢黑人,在和唐见面的前一天,有黑人维修工来家里装修,托尼把他们用过的杯子直接丢进垃圾桶。

当托尼看见唐时,他很震惊,但为了丰厚的工资,托尼对唐说喜欢黑人。但面对唐的不合理要求时,托尼回绝的方式比较直接:我想得到这份工作,所以我展示自己的能力,但如果你想让我接受不平等待遇,那是不可能的。

两人都有一层保护罩,都在抵触对方。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种族隔离非常严重,尤其是南部地区,黑人和白人的地位天差地别。

这场南下巡回表演出,并不顺利。唐因为肤色的原因,处处受到歧视和不尊重,哪怕他的身份是著名钢琴家,但仍是避免不了种族歧视。

而托尼,在帮助唐处理各种事情的时候,慢慢了解唐。

相比《触不可及》,《绿皮书》给人的共鸣感没有那么强烈,它的优点就在于细节,那些细微又感人的片段。

02

电影开头有个片段让我很震惊——唐和托尼的太太的交谈。

早上,托尼一家还没有起床,唐打电话和托尼太太聊天,只为了征求托尼太太的同意,希望托尼能做自己的司机。

整部电影里,唐一直都在表现自己的风度和教养,一直都在证明一件事情,黑人和白人是平等的,黑人并不是粗鲁毫无教养的。

这让我想起了偷东西的故事,一个农夫觉得邻居偷了自己的锄头,于是怎么看都觉得邻居像小偷,后来锄头找着了,农夫就觉得邻居怎么看都不像小偷。

唐给我的感觉就像被贴了小偷标签的邻居,不同的是,他知道自己身上有多少标签。所以他尽量做到很好,不让别人拿他的标签说事,他尽可能的体现他的教养(他确实是一个很优秀的人)。

一个想要证明自己的人,会活得很累。

每次托尼和他说到稍微不平等的话题,他就会立马想到自己的身份,这并不是他的错,因为他经历过被人撵下台暴打的时候,他的肤色让他饱受了各种不平等。

无论是在看电影、还是小说,我都不敢用一个原则或者自己的原则去评判故事中的人的好和坏,因为有时面对再不喜欢人物的性格,也不得不相信,那是他应该有的样子,是那个人在生活中必有的样子。

唐自卑又自傲,痛苦又欢乐,他活的小心翼翼,有时甚至是委屈求全,面对这样的人,你讨厌不起来,只是会觉得心疼。

影片中有很多关于唐面对不平等待遇的片段,如高档酒店请他演出,却安排了厨房里的房间给他住,并禁止让他在餐厅用餐;大型演播厅安排很差的钢琴,对整个演出随意对待,只因是黑人在表演;警察厅会因为他的肤色,不问缘由的将他拘留……

当所有压力凝聚在一个点上时,唐爆发了,他对托尼咆哮道:

“我不够黑,我不够白,我不够男人,那么,我到底是谁?”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质疑声中坚守信仰的,有些信仰不被认可,但对于自己来说,是绝对不能丢弃的东西。

唐想要黑人获得认可,所以他愿意忍受那些不平等待遇。

关于唐的人物描写,有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

唐和托尼因为汽车抛锚停在路边,对面是在艳阳下辛苦劳作的黑人伙伴,这边是衣着光鲜的唐。

面对黑人同伴的注视,唐不知所措,他尽量保持镇定,他害怕被当做异类。

他不顾种族歧视,不平等待遇,一心完成南下巡回演出,为白人表演,不仅是想让白人改变对黑人的态度,更是为了让更多黑人同伴看到,黑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虽然镜头只有短短两分钟左右,但更像是一种宣告仪式,唐宣告自己的平等,也希望黑人同伴能自己获得平等。

电影很多细节都表现了唐的修养。比如让托尼把捡来的石头还回去,帮托尼写信,面对刁难和歧视仍就保持教养。唐这个人物形象是矛盾的,但又是可以理解的。

社会一直在进步,但种族、阶层歧视却一直存在。

经常去快餐店吃饭的人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工人、农民和乞丐是拒绝进入餐馆吃饭的,有钱也不行,因为店家会嫌他们脏。这不是段子,它确实存在,只是有时你没看见而已。(也可能是你不愿意看见)

面对异乡人,很多人会选择远离,因为我们的皮肤不同,文化不同,或者我们的形象不同。

这种不平等,永远不是口号能消除的,但我们仍要用口号来呼吁,因为很多不平等,只有这种办法能被人关注。

唐的孤独,源于不被认可,所以他很难跨出托尼说的第一步。

关于唐孤独的描写有很多,比如他深夜独自喝酒,他拒绝和黑人朋友做游戏,只因他不知道怎么和别人相处,他害怕托尼离开自己……

你会心疼这个人,这个很优秀却很胆小的人。

03

如果我们只是用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用金钱来衡量人的高低贵贱,那么这个世界的不平等永远不会消除,只会越演越坏。

和唐不一样,托尼有家室,是白人、直来直去,不受拘束。

一开始,托尼对于黑人是抵触的,他会把黑人用过的水杯丢进垃圾桶,对于唐的不合理要求直接回绝,他甚至不相信唐是个音乐家。

后来,经过相处,他慢慢认同这个黑人,甚至对于唐的不公平待遇满腔愤懑。

偏见是因为不了解。托尼接受唐的帮忙,愿意主动和唐分享食物,为他解决问题。

影片里有很多镜头都是写托尼直来直去的性格:

比如托尼因为酒店没有安排佩卓夫钢琴,而动手打了侍者;面对刻意为难的警察,他也动手了;在唐受到不能使用公厕的侮辱时,他对另外两位先生说自己会直接在客厅里上厕所。

托尼擅长以恶制恶,这是他的处世之道,所以当他看见唐忍受不平等待遇时,其实是惊讶又理解的。

两个人一开始是相互抵触的状态,后来慢慢和解。

唐吐槽托尼写给妻子的信像勒索信,然后告诉他要怎么写,还帮忙检查错别字;托尼强迫让唐吃炸鸡,后来炸鸡成为唐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当唐当心托尼会中途不干的时候,托尼告诉他不用担心,他们在慢慢接受对方。

影片中,托尼有句话让我很感动,他对唐说:

“别担心,我知道,这世界很复杂。”

没有安慰,没有同情,只是理解。我想真正的朋友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不认同一个人,大概是因为不太了解。如果了解了以后,或许依旧不会认同,但起码会多份理解。

整部电影,托尼的情感态度转变很自然。显示厌恶、忽视,然后愤怒、同情,最后理解、在意。

和唐相比,托尼可以用“正常人”来形容,他对生活的态度,对妻子和婚姻的态度,很容易让观者融入到角色里。

托尼对于唐来说,其实是一个“救世主”的存在。他慢慢改变唐,教他一些与世相处的方法,真诚且真实。

影片处理得最好的情节就是,没有矫情,没有废话,就是单纯的在讲一个故事,给人情理之中的惊喜。

对于只看一遍或者只关心结局的观众来说,《绿皮书》很容易被忽视,被遗忘。整部影片以种族歧视为主线,但给人的感觉却没有《触不可及》深刻。

我现在仍然记得《触不可及》里黑人德希斯从工作的地方回到家里,途中看到的一切,以及他和母亲大吵一架的场景。两部电影的主线不同,但都提到了种族歧视和友情两个话题,《触不可及》给我的余味时间更长,感觉更深。

每当我看一部电影、一本书时,我总希望能获得些什么,来证明这段时光是有意义的。而《绿皮书》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坚守尊严。

04

对于我本人来说,故事本身的情感比故事外的内容要重要的多。

在写《绿皮书》这部电影的影评时,我并没有了解它的背景,也不管它是不是由真实故事改编,因为我相信,所有的故事,都是从生活而来,它必定有真实的部分,我们每个人都能分辨真假。

在决定写影评和书评时,我很矛盾,因为知道自己确实写得不怎么样,文笔也一般,但我知道自己就是要写这个东西。有时,书和电影给人的东西,比真实的生活更多,更真实。

而在做出决定后,我一直提醒自己,个人的感受永远比大道理重要。在知识交叉、信息混乱的时代,我希望吸收新知识但不被牵着鼻子走,我渴望思考,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沉沦于在大时代的旋涡里,迷失自我。

引用《赎罪》里的一句话:

不要修饰语,不要形容词,不要想象。

用最平凡的方式,思考平凡的生活。

—End—

个人的感受比道理重要,在故事中找到另一个自己。关注公众号 @墨上黑云,我会不定期的发布书评和影评。并推荐好看的书单和影单。

喜欢的小伙伴要记得点赞和收发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放在心上,我知道这个世界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