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源 | 志不必尽同

南开大学创建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有一个“志论”,即是:“志不必尽同,亦不必尽信人信。”这其中,亦是含有信仰问题的。

坦率地讲,我是不知道张伯苓先生立论此言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但作为教育箴言,可以做切身理解的是,无论为学为人,都要有自己的独立意志自由精神,该是蕴含在其中的。

张伯苓  先生  画像

我们先说“志不必尽同”。现实地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真正的志同道合者都是少数。因而,“志不必尽同”就是一种现实的志向作为,是为志者皆可为。如此,是否志趣或旨趣就降低了呢?不然,反而是更高了——走有自己人生特色的志向道路。没有自我,没有自己特色的志向及其作为,人生何以非凡杰出?所以,“志不必尽同”不是降低了人的志向,而是更高地要求了有志者。

我们再看“不必尽信人信”。人言我言,是为盲从;人信我信,是为盲目。因此,人是不能“尽信人信”的。张伯苓先生主张“不必尽信人信”,这“不必”二字就富有意味了。我的理解是,即便共同信仰,也要有自己的独特识见,否则,是不能坚定信仰的;即便共同信念,也要有自己的独立作为,否则,容易丧失信念;即便共识真理,也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认识,否则,是不能坚持真理与实践真理的。所以,这“不必”二字中,最在“有我”

综而观之,“志不必尽同”要在走好自己的有志之人生道路,“不必尽信人信”旨在有自己独立意志、自由精神的善于思考的头脑。为学为人,能够背离这样的人生旨要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心源 | 志不必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