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缓存策略-带你了解缓存的过程和缓存的位置

本文是向大家介绍浏览器缓存机制,缓存是解决性能问题的重要手段,使用缓存的好处很多,除了能让浏览器更快地加载网络资源之外,还会带来其他好处,比如节省网络流量和带宽,以及减少服务端的负担。

一.什么是缓存

当我们第一次访问网站的时候,电脑会把网站上的图片和数据下载到电脑上,当我们再次访问该网站的时候,网站就会从电脑中直接加载出来,这就是缓存。

缓存的好处

1. 缓解服务器压力,不用每次都去请求某些数据了。

2.提升性能,打开本地资源肯定会比请求服务器来的快。

3.减少带宽消耗,当我们使用缓存时,只会产生很小的网络消耗,至于为什么打开本地资源也会产生网络消耗,下面会有说明。

Web缓存种类

数据库缓存,CDN缓存,代理服务器缓存,浏览器缓存。

1.数据库缓存:当web应用关系复杂,数据表越来越多时,可以将查询后的数据放到内存中进行缓存,下次再查询时,就直接从缓存中读取,从而提高响应速度。

2.CDN缓存:当我们发送一个web请求的时候,cdn会帮我们计算去哪得到这些内容的最快,所以可以将大家经常访问的内容放到cdn,加快响应速度。

3.代理服务器缓存:和浏览器缓存性质相似,但是代理服务器缓存面向的群体更广,规模更大。一般为大量用户服务,同一个副本会被应用多次,所以在减少响应时间和带宽上很有效果

4.浏览器缓存:每个浏览器都实现了http缓存,我们通过浏览器使用http协议与服务端进行交互的时候,浏览器会根据一套与服务器约定的规则进行缓存工作,当我们在浏览器中点击前进和后退按钮,利用的就是浏览器的缓存机制。

所谓浏览器缓存其实就是指在本地使用的计算机中开辟一个内存区,同时也开辟一个硬盘区作为数据传输的缓冲区,然后用这个缓冲区来暂时保存用户以前访问过的信息。

二.缓存的过程

根据是否需要向服务器重新发起 HTTP 请求,将缓存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强缓存协商缓存。

强缓存:浏览器直接从本地缓存中获取数据,不与服务器进行交互。

协商缓存:浏览器发送请求到服务器,服务器判定是否可使用本地缓存。

两种缓存方式最终使用的都是本地缓存;前者无需与服务器交互,后者需要。

1.强缓存

强制缓存是在浏览器加载资源的时候,先检查缓存时间是否过期,若未过期则直接从缓存中查找请求结果,如果缓存时间过期或不存在该缓存结果,则向服务端发起请求。

设置缓存时间的方法有两种(响应头字段):

Expires(HTTP/1.0)

Cache-Control(HTTP/1.1)

Expires

HTTP/1.0 中使用响应头部字段 Expires 来设置缓存过期时间。客户端第一次请求时,服务端会在响应头部添加 Expires 字段。当浏览器再次发送请求时,先会对比当前时间和 Expires 对应的时间,如果当前时间早于 Expires 时间,那么直接使用缓存;反之,需要再次发送请求。

expires: Sun, 24 Jul 2022 15:33:14 GMT

上述 Expires 信息告诉浏览器:在 2022.07.24 日之前,可以直接使用该请求的缓存。

问题:

服务端和浏览器的时间可能不同,导致缓存过期时间出现偏差

客户端可以通过修改系统时间来继续使用缓存或提前使缓存失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HTTP/1.1 提出了 Cache-Control 响应头部字段。

Cache-Control

它的常用值有下面几个:

no-cache:表示使用协商缓存,即每次使用缓存前必须向服务端确认缓存资源是否更新;

no-store:禁止浏览器以及所有中间缓存存储响应内容;

public:公有缓存,表示可以被代理服务器缓存,可以被多个用户共享;

private:私有缓存,不能被代理服务器缓存,不可以被多个用户共享;

max-age:以秒为单位的数值,表示缓存的有效时间;

must-revalidate:当缓存过期时,需要去服务端校验缓存的有效性。

cache-control: max-age=31536000

此 Cache-Control 信息告诉浏览器该缓存为公有缓存,有效期 1 年。

* 强制缓存中,cache-control 的 max-age 优先级高于 Expires

2.协商缓存

协商缓存不指定缓存的有效时间,而是在请求时直接发送资源标识到服务端确认缓存是否需要更新,如果请求响应返回的 HTTP 状态为 304,则表示缓存仍然有效;否则返回状态码 200 、最新的资源和最新的资源标识。

资源标识(在 Response Header 中)有两种:

Last-Modified: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

Etag:资源的唯一标识(一个字符串)

Last-Modified 和 If-Modified-Since:

服务端通过响应头部字段 Last-Modified 和请求头部字段 If-Modified-Since 比对双方资源的修改时间,来确定缓存是否需要更新。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浏览器第一次请求资源,服务端在返回资源的响应头中加入 Last-Modified 字段,表示这个资源在服务端上的最近修改时间;

当浏览器再次向服务端请求该资源时,请求头部带上之前服务端返回的 Last-Modified,这个请求头叫 If-Modified-Since;

服务端再次收到请求,根据 If-Modified-Since 的值,判断相关资源是否有变化,如果没有,则返回 304 Not Modified,浏览器使用资源缓存值;否则返回资源内容,且更新 Last-Modified 响应头内容。

这种方式虽然能判断缓存是否失效,但也存在三个问题:

精度问题:Last-Modified 的时间精度为秒,如果在 1 秒内发生修改,那么缓存判断会失效

准度问题:如果一个文件被修改后又被还原,内容没有发生变化,却仍然需要重新请求

服务器问题:某些服务器不能精确的得到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因此我们需要 ETag

ETag 和 If-None-Match

为了解决精度问题和准度问题,HTTP 提供了另一种依赖于文件哈希值的精确判断缓存的方式:响应头部字段 ETag 和请求头部字段 If-None-Match。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浏览器第一次请求资源,服务端在返响应头中加入 Etag 字段,Etag 字段值为该资源的哈希值;

当浏览器再次跟服务端请求这个资源时,在请求头上加上 If-None-Match,值为之前响应头部字段 ETag 的值;

服务端再次收到请求,将请求头 If-None-Match 字段的值和响应资源的哈希值进行比对,如果两个值相同,则说明资源没有变化,返回 304 Not Modified;否则就正常返回资源内容,无论是否发生变化,都会将计算出的哈希值放入响应头部的 ETag 字段中。

这种缓存比较的方式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计算成本。对于大文件而言,读取完整的文件内容生成哈希值开销较大;只读取文件部分内容,又容易判断出错。

计算误差。不同服务端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哈希值计算方式。所以同一个资源在两台服务端产生的 Etag 可能是不相同的。对于使用服务器集群来处理请求的网站来说,使用 Etag 的缓存命中率会有所降低。

两者中会优先使用 Etag:

Last-Modified 只能精确到秒级

如果资源被重复生成,而内容不变,Etag 更加精准

3.总结

缓存的优先级:

强制缓存的优先级高于协商缓存:

强制缓存中:cache-control 的 max-age 优先级高于 Expires

协商缓存中:Etag 优先级比 Last-Modified 高。

用户行为:

禁用缓存:

服务器禁用缓存:

Cache-Control: max-age=0, must-revalidate

Cache-Control: no-cache

Cache-Control: no-store

浏览器禁用缓存:

改变 url,加上?xi=xixi

设置请求 header

三.缓存的位置

强缓存我们会把资源放到memory cache 和 disk cache中,那什么资源放在memory cache,什么资源放在disk cache中?

图像和网页等资源主要缓存在disk cache,操作系统缓存文件等资源大部分都会缓存在memory cache中。具体操作浏览器自动分配,看谁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就分给谁。

可以看到memory cache请求时间都是0ms。

查找浏览器缓存时会按顺序查找: Service Worker-->Memory Cache-->Disk Cache-->Push Cache。

1. Service Worker

是运行在浏览器背后的独立线程,一般可以用来实现缓存功能。使用 Service Worker的话,传输协议必须为 HTTPS。因为 Service Worker 中涉及到请求拦截,所以必须使用 HTTPS 协议来保障安全。Service Worker 的缓存与浏览器其他内建的缓存机制不同,它可以让我们自由控制缓存哪些文件、如何匹配缓存、如何读取缓存,并且缓存是持续性的。

2. Memory Cache

内存中的缓存,主要包含的是当前中页面中已经抓取到的资源,例如页面上已经下载的样式、脚本、图片等。读取内存中的数据肯定比磁盘快,内存缓存虽然读取高效,可是缓存持续性很短,会随着进程的释放而释放。一旦我们关闭 Tab 页面,内存中的缓存也就被释放了。

3. Disk Cache

存储在硬盘中的缓存,读取速度慢点,但是什么都能存储到磁盘中,比之 Memory Cache 胜在容量和存储时效性上。

在所有浏览器缓存中,Disk Cache 覆盖面基本是最大的。它会根据 HTTP Herder 中的字段判断哪些资源需要缓存,哪些资源可以不请求直接使用,哪些资源已经过期需要重新请求。并且即使在跨站点的情况下,相同地址的资源一旦被硬盘缓存下来,就不会再次去请求数据。绝大部分的缓存都来自 Disk Cache。

memory cache 要比 disk cache 快的多。举个例子:从远程 web 服务器直接提取访问文件可能需要500毫秒(半秒),那么磁盘访问可能需要10-20毫秒,而内存访问只需要100纳秒,更高级的还有 L1缓存访问(最快和最小的 CPU 缓存)只需要0.5纳秒。

prefetch cache(预取缓存)

link标签上带了prefetch,再次加载会出现。

prefetch是预加载的一种方式,被标记为prefetch的资源,将会被浏览器在空闲时间加载。

4. Push Cache

Push Cache(推送缓存)是 HTTP/2 中的内容,当以上三种缓存都没有命中时,它才会被使用。它只在会话(Session)中存在,一旦会话结束就被释放,并且缓存时间也很短暂,在Chrome浏览器中只有5分钟左右,同时它也并非严格执行HTTP头中的缓存指令。

你可能感兴趣的:(浏览器缓存策略-带你了解缓存的过程和缓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