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5 星期一

本周的共读开始了,今天的内容主要就是两个字——创造!

没有读完这一节的内容的时候,我对创造这两个字的理解,应该和很多人是一样的,就是我们当下的状态,去创新制造一些新鲜、新奇的事物。我从来没有认真的想过,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创造,有的人不可以;又是哪类人可以创造,哪类人不能创造?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从未想过,在读完这一节之前。但阅读之后,我也找到了答案。虽然仁者见仁,但我依然相信这书中的文字,才是创造的根本,最佳的解释。

我们之前只是看到了创造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忽视了它的根本和灵魂。一切的创造源头都是自己。是因为你拥有创造的灵魂,你才可以去创造。因为你经历了一个更加完整的自我建构,拥有一个足够强大和完整的内心世界,所以才可以去发现、思考和创造。

如果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是受约束和束缚,天天只能按要求去做,学什么、吃什么、干什么都需要遵照指令完成,那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会去创造。因为这样的人,从来不知道创造是什么,只会遵从听话,何来创造创新,又如何去改变世界呢。

听话不是错,但从来没有经过自我的感觉、思考、情绪、认知、内化、自我等系统的完整成长,这样的听话无疑就是一座牢笼。如果说牢笼这个词太重,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样的模式下生产出来的是量化的商品,而不是独立完整的个体。

而当下的社会也好,未来的没有到来的世界也罢,都不需要巨婴型的工艺品,需要的是可以独当一面有责任和担当,能独立思考,有思想判断能力的活生生的人。而教育承载的责任,不应该也不能是批量生产,不应该只看当下外在的形。

因为时代要进步,社会要发展,我们期盼教育改善人的素质,期盼教育培养出杰出和富有创造性的天才。可如果我们的教育连儿童的自我创造都不允许,连发散的生活都不给予,天天只有作业作业,只有背诵背诵,只有成绩成绩,就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更不会有天才可言。

所以当下有些家长觉醒了,他们发现了问题,开始学习,所以教育的层级和落差出现了。家庭的教育注重了能力的培养,而学校的教育模式并未改变,虽然双减了,但所谓的名校依然我行无素,从未放弃过作业和成绩。而社会呢,社会需要有能力的人去做该做的事情,有技术的人去完成技术的传承和革新。

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家庭想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似乎只有学校还在执着于分数、升学率和宣传的资本。在这个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中间一环出现了问题,孩子的完整的成长和创造性的培养,就可能在中间环节断档,甚至停滞发展。

那么教育到底该是什么样的呢?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帮助孩子,但必须由孩子自己创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保持孩子的创造性的同时,接纳更多的知识,吃进更多的环境影响,显化为最终的气质。

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做到我们该有的价值体现。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自我建立才拥有真正的意义,因为我们就是带着改变世界的目标,来到这个世界的,不是吗?

回答一下今天的共读问题:11月15日共读内容:第九章、自我创造的历程(第七节:一切创造始于儿童的自我创造)。请回顾及思考:这一章读完,你有什么感悟?

要想拥有创造的人生,就需要具备创造的灵魂。如果获得创造的灵魂,那就从爱和自由开始。在儿童的时期,给予孩子一个充满了爱和自由的环境,尽可能去提供资源和能量,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的呼吸、感觉、体会、分析、整合、内化,然后建构自己的内在世界,完成一个全新的完整的自我的建立。

也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创造性的灵魂,进而就会拥有创造的能力,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所以,儿童时期的成长模式非常关键,一个人的完整成长,将决定他未来的一切。因为,一切创造的源头都是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1-15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