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念吃饭到监狱风云

近日在练习正念吃饭,希望能从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慢慢变成通透有灵气的人。希望能体会到美食的自然之美,以及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和他人的付出。

这是今天晚饭头脑中一切胡思乱想的缘起。

当我晚饭时刻,坐定下来,开始用我疲惫了一天的手,用筷子夹起一根芥菜心时,我提醒了一下自己,“嗨,不要忘记多嚼几下哦,想想这颗菜是怎么从土地到你的餐桌上的”。

一开始,我按部就班地在大脑里模拟《舌尖上的中国》的拍摄手法,从一粒种子到一株小苗,慢慢长大。农民伯伯每天辛苦浇灌,额头流下晶莹的汗水。大卡车载着满满一车菜送到市场,菜贩上架销售,妈妈吹着五月黏腻的海风,顶着一大早就刺眼的日光,把这颗菜从众多的小伙伴菜中挑了出来,带回了家。

经过一系列洗洗、切切、炒炒,它进入了我的嘴里,漫长的旅途到达了终点。这一口给我以淡淡的清香,丝丝的甘甜。以如此感恩的心态吃,或者说品味,真的好像更好吃了呢!

接着,我又夹起了一块香肠,想如法炮制看看它会给我什么样的体验。

镜头转向一个低矮的猪棚,里面母猪气喘吁吁地正在休息,为刚生产完小猪崽而消耗过多的身体恢复体力。一个老伯捞起众多初生小猪中的一只带回了家,每天精心给它喂养饲料,数着日子等它长大,就为了赶紧把小猪养到能出栏的日子,卖了给孩子换学费。

小猪终于长成了一头大猪,不多不少三百多斤,喜气洋洋地挂着大红花被拉去了屠宰场。它迎来了它生命的终结,作为猪生的最后一天,它见到了要把刀架到它脖子上的那个男人——孙文斌。

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这个名字,杀人者孙文斌,北京前不久杀医案件的主角,目前应该已经被执行死刑了吧。

记得当时这个案件刚出的时候,有人调查过他的背景,是某个屠宰场的工作人员。不久后,就看到一篇文章,描绘了屠宰场的工作状态,记录了很多工人在屠宰场工作后内心的改变。

当时看完文章,不想吃肉很久。从来没有想过,我们每天吃着餐桌上的美味肉类,背后都有那么多人从惊恐到麻木地从事屠宰牲口的工作。他们每天看着那么多巨大生命的牺牲,血流成河,心里得多难受啊!

就算习惯了,感觉不到难受了,变成如孙文斌一样杀人割喉如宰猪拉锯的人,这一天一天的将原本敞亮的心一点一点腐蚀的过程,也让人震惊和难受。我深深为了自己从小到大爱吃肉而感到自责。

随后,又转念联想到法律的制度。为什么很多西方国家都取消了死刑,而我们国家还保留呢?既然每个犯罪行为的背后,都有心理模型可以追溯,是否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心理干预去扭转、感化、教育?死刑的背后,是对于这个人的完全放弃,还是对于试图改造他的我们自己的放弃呢?

可能是一种权衡吧。也许某一天,国家富强到一定程度,我们可以有信心付出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帮助每一个罪大恶极的犯人走出罪恶的思维、行为模式,重新去形成一个适应社会和谐运作的人格特征,也许死刑就变得不那么被需要了。

现在把所有犯人集中关起来的监狱模式,也是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去管理他们,是否没有关注到每一个个人形成这些反社会行为的原因。

犯罪者需要自我反省,付出代价,那他们付出了以失去人身自由的代价换来的,这社会此刻没有这些犯罪行为人参与的平静和谐,能维持多久,是否会因为谁的期满释放而波动呢?

再深一个层次,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都和善,不违法乱纪,没有警察的需要,没有监狱的需要,那多好。但是,只有阳光没有黑暗的社会,可能真实存在吗?

就像阴阳永远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对比,就没有区别。

大自然可以天然的分阴阳,法律法规呢?也许以现在社会的善良程度,大部分人的善,到了一个更善的处境,某些小部分人就会开始被划分为恶了。

毕竟,法律法规是以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不是全部人。每个人生而不同,想法不同,不同的想法诞生不同的需要,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导致了需求资源的争夺。

就像中学政治课老师常说的,把蛋糕做大,每个人可以分到的那一块就会变大。我们也许无法狠下心来,或者觉得暂时还没有必要去争夺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但对于人类整体来说,或许我们每一个小小的心念,比如商家提供塑料袋时想到有自备环保袋,比如点外卖时顺手点下“不需餐具”的按钮,都可能是积少成多把蛋糕做大的一个必要步骤,或许也是减少犯罪,减少伤医事件,保护我们自己未来资源的一个步骤。

所谓的蝴蝶效应,未尝不能从一盘菜的思考开始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正念吃饭到监狱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