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未来的自己和泡泡"

看了会《捕捉儿童的敏感期》,里面有一个画面,一位名叫恒恒的小男孩,听着音乐,跑到绘画区画出了一条直线,在老师的教授下画出了曲线,点等。

书中有这样一段解释:

绘画也是这样,最早尝试着努力画到纸上……然后画出一堆麻线团……然后是一些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再然后是一点点儿童看到的物的简单和大概形状……然后要求成人帮助画……五岁时可以把握想要表达的事物的宏观形状,就像人,儿童可以抽离出人的基本特质:眼睛、嘴巴、四肢……再大一些开始对细节有了发现和绘画出的能力。也可能儿童的眼睛在年幼时,需要高度抽离事物的主要特质,这正是从宏观入手,再进入微观的绘画历程。

这段话让我想起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搬到了新校区,有专门的画室,我们几个学美术的跟着美术老师进了画室,(后来再没进过)老师让我们画人像,选了两个同学作为模特,我清晰的记得,我画的这个小模特长着圆脸,短发,是个女孩子,我们不熟悉,所以她也很拘谨的坐着。而另一位模特是我们班帅气的男同学,老师还特意把他的鞋带散落下来。

画画在持续的进行着,老师左看看右看看,拿起我的画来端详,说画的真好。其他小伙伴也围过来说,天哪,画的真像。连那个小模特也探过头来。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能画的那么像。我很高兴,但是画作被老师留下了,裱了框挂在一楼的画室里(也是后来一次看画室开着门,和小伙伴进去看到的)

我兴高采烈的回到家,把自己画的模特被老师表扬画的像的事情和爸妈说了,爸妈笑笑,但是俨然一副不相信的样子,爸爸还拿来纸和笔让我给他画一副,证明我没说谎,我清晰的记得,爸爸还特意搬来了一把椅子,靠在厨房窗户边的门旁,翘着二郎腿,十指交叉搭在皮带扣的位置,一动不动的等着我完成画作。妈妈在旁边炒着菜。

我越画越画的不像,所以他们也没相信我的话,但是我心里一直很不舒服,很纠结,很难受,要求爸爸再给我一次机会,但是爸爸拒绝了。

没想到后来那个女生经过我家门口,我使劲戳爸爸,然后很小声的说"就是她,就是她。"

那个女孩也看到了我,也时不时瞄我一下。原来她是我家邻居的亲戚,而我们家和这位邻居吵过架,我也没勇气让那个女孩给我作证。

事后我还气急败坏的一直说"就是她,就是她,爸爸,就是这个女孩子,我那时候画的就是她",然而记忆里已经不知道爸妈是什么反应了…

如果未来,我的小泡泡跑过来告诉我,她画了一副所有人都惊叹的画,我会相信她,因为孩子的创造力真的是无限大,同样选择相信,是希望她不会像我一样,把画画丢弃了…相信她,相信自己被一直深信着她能做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寄"未来的自己和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