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情绪控制之读懂表情

不知道大家印象中有没有看过一些警匪片,片子里面会有警察在审问嫌疑人时通过微表情来判断嫌疑人是否说谎甚至可以通过微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推理案件。这对于幼年的我来说,仿佛就是起死回生般的神仙手段。读了《终身学习》才有了更多深刻的见解。

著名心理学家、微表情研究领域的鼻祖、情绪研究领域的权威保罗·艾克曼曾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他关于人类表情得出结论:人类无论属于什么国家、哪种文化,至少在五种基本情绪的表达上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

  ·愉快时,眼角部位的“笑纹”会皱起来。

  ·哀伤时,眼角会下垂,嘴角也会微微向下。

  ·生气时,嘴巴大多会紧紧抿住,眼睛会瞪大。

 ·惊讶与害怕(这两种表情非常相似)时,眼睛都会变圆,嘴巴微张。

 ·嫌恶与蔑视(这两种表情也很像)时,鼻子会皱起,嘴角会向上挑。

这些都是任何人都会有的原生表情。

然而在生活中,大部分人会被教授隐藏自己的表情,比如面不改色。

保罗·艾克曼却发现,原生表情是无法隐藏的,人类能做到的只是以最快的速度去替换成改变后的表情,替换速度最快可以达到0.1秒,这0.1秒的原生表情就是微表情。


人类的大脑按照动物在进化史上出现的现后顺序分为“爬行动物脑”和“智人脑”,相互独立有相互影响。

“爬行动物脑”负责人类的基本生存功能,比如生来就具备的呼吸、心跳、新陈代谢等。

“智人脑”是大脑进化的最高等级,掌控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认知功能,包括语言、艺术、学习、记忆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人类最终能够成为食物链的顶端生物,就是因为人能创造和使用工具,因为人类进化的“智人脑”。

然而“智人脑”自身也存在着两个缺陷,第一是反应速度慢,第二是能量消耗大。和“不假思索”相比,人类要作出反应往往是需要思考的,因此反应速度就相对比较慢;另外“智人脑”的启动和运行往往比较消耗能量,所以人类会尽量秉承“环保节能”原则,能不启动就不启动。

在情绪管理上,也可以运用“节能”原则。简单来说,通过某种“启发模式”,让大脑不经过“智人脑”而产生直接的反应,这种启发或暗示就被称为“情绪诱因”。

当“情绪诱因”被植入思维后,大脑对此的反应速度可以和本能反应一样快,比如一朝被蛇咬,再次看到像蛇一样的物品都会害怕。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并没有办法真正控制微表情的原因。因此,想要消除微表情,就要认识情绪,并改变“情绪诱因”。


大家真的认识自己吗?有没有出现过在镜子中看自己,好像有一瞬间并不是印象中的自己呢?其实,我们最需要的还剩要深入挖掘内在自我。

第一,要花大量时间观察自己的表情;第二,心态对情绪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尤其对于自身“情绪诱因”的改写,成为情绪控制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事情发生后的第一反应,不如改写为既然情绪已经发生,那就接受并拥抱这件事情,而不再是单纯的害怕或生气了。

所以,你也可以记录下来最近你生气的一件事情,描述出自己的状态,并且找到真正生气的原因,再来改写这个程序,学会接受并拥抱事情,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哟。

你可能感兴趣的:(《终身学习》——情绪控制之读懂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