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一师两板无课件,众生互动有生成!

何为“裸课”?

      近年来,随着交互式一体机的应用,教育界出现了一个新的教学形态——“裸课”式教学法。即,教师尝试在课前不预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情况下,完成授课任务。它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一师两板无课件,众生互动有生成”。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裸课”一直都在,只是变化着形态,其本质是生成性教学。古代,不论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启发诱导、举一反三原则,还是苏格拉底的对话式教学,都蕴含着生成性因素。信息化教学“裸课”正是在古今中外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而来。

“裸课”发展的三个阶段

     几千年来,“裸课”在从口传,到纸媒、黑板粉笔,再到新媒体的技术形式中,展现出不同的形态,其发展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

1、真“裸课”——口传时代,坐而论道。孔子和苏格拉底的“裸课”时代都以口传为主,只在技术手段上有不同的偏好,例如后者不但自己不写,还反对写,可谓“极简”教育技术的典范,乃“君子”极品啊!

2、伪“裸课”——慕课时代,粉笔遮羞。随着慕课的发展,一书、一黑板、一粉笔的“裸课”拥趸甚众,在技术形式上却是“口传、文字加上19世纪的高科技(黑板和粉笔)”,裹足不前而已。熟知而慎选,自当别论。

3、新“裸课”——自带设备,得心应手。在当前典型的“交互一体机”环境中,不预先制作课件,怎么上课呢?是难还是易呢?教学设计是变了(重塑,Redefinition )还是没变(替换,Substitution)呢?智者早就给出了答案: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好的课堂,是在“知识生成”的教学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生成”。“裸课”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基于发展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而精心进行的教学设计:课前,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可能的教学媒介的支持,进行教和学的活动设计,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习者特征等预设可灵活调整的教学策略,设计出基于信息化环境的、让学生身心参与的课堂活动。

一、课堂在“此时此地”中生成

      自2014年初见搭载交互白板软件的交互一体机后,身为高中生物教师的我,非常享受彼时及至2018年离开一线前的课堂:一师两板无课件,众生互动有生成。黑板,静态板书;交互白板,动态板书。交互一体机上书写、选定、克隆、拖拽几个简单功能,即可轻松实现课前无预先制作课件,课堂师生互动生成。

      如,在“氨基酸脱水缩合”一课中,我利用交互一体机在培训课堂上玩出了魔术般的效果。

      氨基酸通式中“通(相同)”的部分和“可变”的部分怎么展示?脱水缩合的“水”怎么脱,即羟基(-OH)和另一个氢( -H)哪里来?剩下的两个氨基酸残基怎么“缩”而“合”起来?一系列问题只需通过克隆、拖拽等动态操作,就可以生动地向学生演示整个过程。因为操作简单,学生也可以随时取代教师来自主操作。

      这是“裸课”作为信息化常态教学方式的一种典型应用场景,在当前的交互一体机环境中,新的技术让教师的备课、授课和师生的对话比以往更加容易。教师可以什么都不带就进入教室授课,在“此时此地”的交互一体机授课情境中完全生成或部分生成课件。交互一体机不再取代投影仪的幻灯片播放设备,它带来的课堂可以归纳生成性教学案例。

案例1:同屏同网段,教学互动更轻松

      在希沃授课助手同屏技术的支持下,大板(交互一体机)和小板(平板或手机)可以轻松互动,稳定实现了从“把大板变小,在小板上操控”的初代功能,升级到“把小板通过‘镜像’在大板显示,iOS和安卓‘同在掌间’”的新功能。这样的希沃授课助手几乎成为同屏的代名词,开启了基于各种学科软件的“裸课”新世界。

      例如,在教学“质壁分离与复原”时,利用希沃白板中的徒手书写、绘制、锁定、填充、激光笔、擦除、选定、点中图像边缘拖拽缩放等操作,让课堂在师生口头对话和操作互动中一步步生成。而辅以小板,结合手机与大屏幕进行同屏互动,辅以显微镜演示将微观视野实时展示,互动生成更妙,效果更佳。

      以前,同屏授课受“同一网段”所困是教师多年来的痛点问题,现在,在教育技术的革新下,诸如以希沃白板为典型的应用,已经实现了跨网段大小屏互动,让课堂互动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相信在即将流行的5G时代,教学将会有更畅快的体验。

案例2:动态操作与静态板书相得益彰

      在技术的发展下,教师学习应用起来也不难。如在“兴奋的传递”与“DNA的平面结构和复制”这样相对复杂的应用案例中,培训现场“学”而时“习”之即会。习之,则难者亦易矣。

      在课堂上,利用交互式一体机的即时绘画、放大缩小、拖动旋转、快速复制(克隆)、标注强调等功能,可以动态地呈现知识,让学生在恰当的“节奏”中发散思维、理解知识。

      比如,在高中生物课讲解核苷酸的组成、种类,DNA的平面结构及复制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细胞分裂,基因工程等时,虽然我们可以用PPT课件或者Flash动画呈现出来,但是其工程量浩大,内容几乎完全预设,而且教学节奏不好把控。而借助技术软件,在课堂上“从无到有”地生成这些内容,能让教师操作更轻松,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高中生物“DNA的平面结构”教学中,在从单体核苷酸组成和结构特点开始的任意环节里,师生可以运用交互白板互动,动态板书、动画制作、讨论、评价,疑难点随时演示、探讨、辨明——把核苷酸“放大”,布满屏幕,突显中间的五碳糖,标上一个氢( -H)和羟基( -OH) ,“丢”掉这个氧原子( O )……课堂上现场动态操作演示,再辅以黑板上的静态板书,相得益彰。

      除了平面演示之外,交互一体机也能便捷地随堂生成三维课件。例如,在立体几何、物体运动、化学分子结构、细胞结构等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科软件进行教学,较之实物展示,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不难想象,当教师在希沃白板中演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呈现在学生眼前的宛如一个微观世界的动画片,直观而深刻。教学疑难点在师生的操作中不言自明、不攻自破。做过,不只是听过,或许才是真正的明白。

案例3:多学段、多学科的技术应用

      教育信息技术不仅能有效运用于高中生物学科,其他学段学科也同样适用。如,在幼儿园绘本课“小猪佩奇跳泥坑”上,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和孩子一起现场画小猪佩奇。可设计的活动有: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小猪佩奇的故事;询问佩奇的服饰颜色,喜欢穿什么颜色的鞋子,喜欢什么活动,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在一体机上画出相应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佩奇跳泥坑……

      此外,还有5以内的运算、正弦函数的图像、电路设计和简化等,都可以通过教师的设计和教育技术的运用,实现生成性课堂。

      当然,并不是只有高大上的新硬件才能呈现高效互动的课堂,即便是在台式机加投影仪的简易多媒体环境中添加简单的硬件(如数位板),也可以实现动态交互的演示效果,完成生成性教学。这一形式在相对简易的教学硬件环境中,会更体现出其优越性和可推广的价值。

      前面的案例都是完全生成的案例,无课件,实则心中有课件、有学生。实际教学中,教师也不必拘泥于从零到一的生成——按照实际的需要准备部分预设课件也是很好的。

二、让“随时随地”成为教学新常态

      2020年上半年,得益于诸多直播工具的支持,师生突破了空间的分离,相聚“云端”,让迫切需要解决“课堂搬运”需求的师生,自带设备开展起远程同步直播课堂,从教室的“此时此地”转为线上的“此时异地”,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我在哪里,课堂就在哪里( Class is where I am with my devices ) !

      在这个过程中,除传统的微视频之外,更为轻巧的形式(如UMU互动微课和希沃白板知识胶囊)也在践行着在线教学的基本规律,帮助师生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下进行教学互动,常态使用。

      例如,易用的资源开发平台支持系统化和碎片化的教学设计,让常态化混合式教学设计和系统开发很容易地实现了分析、设计、开发、评价、维护。而“裸课”式微课制作,不论是基于“手机+纸笔”还是“笔记本+数位板”,都是易于采用和推广的常态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方式。

      这引发我们思考:在经历了依赖社交工具和直播授课后,选用适合的课程管理系统(CMS),让教和学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应成为教学的新常态。教师借助课程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资源,设计适合的、促进真实学习发生的线上活动;学生通过移动终端线上学习或带设备参加线下活动。新的技术让师生之间、资源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同步或异步的互动变得更加容易,正可谓,带上设备,学生在哪里,课堂就在哪里(Class is where my students are with their devices ) !

      正如希沃官网的一句标语:易,只因用心。师者,媒介、硬件也!其“课”在线,可谓软件,此时或未来之学生或徜徉迂回、流连其中而有其“程”。

      用心之师,技术之利,死而不亡,课程永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践探索|一师两板无课件,众生互动有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