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父母效能训练》第六章“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书笔记

PET的一个核心就是问题归属,它如何鉴定呢?

孩子有问题时——父母采用的是“积极倾听”

父母有问题时——父母如何说?也就是面质技巧。

灵魂拷问:

父母面对孩子不可接纳行为时,应该怎么办?

怎么才能让孩子体谅父母的需求?

父母怎么说话,才能让孩子倾听他们的感受?

父母拥有问题时

      上面的三个问题其实是归属于父母的,孩子为父母带来了问题,父母这时是在情绪困扰中。

        父母是人,不是神,也有需求,也有权力从自己的生活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父母这时需要帮助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

怎么判断父母自己拥有问题呢?

        不要习惯从“问题孩子”身上思考,父母也会有问题。这时需要界定“问题归属”:

1.父母感觉内心不被接纳

2.开始产生烦恼、挫折和怨恨,这是一个寻找问题归属的最好线索。

3.发现自己变得紧张、敏感、不安,不喜欢孩子的行为,或者开始监控她的行为。


父母拥有问题时:

发起对话的人是:父母自己

从一个“倾听者”变成了“发送者”

从“协助者”变成了“影响者”

从“帮助孩子”变成了“帮助自己”

父母必须寻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也更关注自己的需求。


无效面质

        99%的父母都使用过无效沟通。而且也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故意对孩子做这样的事情,也没有想到过他们的话对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无效的沟通可能会对造成影响:

1.孩子会拒绝父母、抵抗父母。

2.孩子觉得父母认为自己不聪明。

3.孩子感到自己的需求没有被父母考虑到。

4.孩子会内疚。

5.毁掉孩子的自尊心

6.使孩子拼命为自己辩护。

7.激发孩子对父母攻击或报复。

面质技巧的两个绊脚石

一、发出的是“解决方案信息”

        a.命令、指示、指挥

      b.警告、训诫、威胁

      c.劝告、布道、说教

      d.建议、提出意见或解决方案

颠覆性认知:

1.父母提供解决方案还有什么问题吗?毕竟这是孩子带来的麻烦呀。

2.我们会对朋友避免发出命令、劝诫、威胁和建议,但每天都对孩子这样做。

3.一些孩子习惯了服从父母,长大后,也会期望每个人帮他解决问题。父母们始料未及的是,孩子本应该负起体谅父母需求的责任,但父母自己却夺去了他们的每一次机会。

二、发出的是“贬损的信息”

      a.评判、批评、责备

      b.归类、嘲笑、羞辱

      c.解释、诊断、心理分析

      d.教导、说教

自省时间:

    “你很不乖”、“你会把我气死”、“你好丢脸哦”、“我在哪儿工作,你就偏偏要在哪儿玩,永远都是这样”、“好孩子不会那样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些话是生活中多么常见的话呀!

    贬损信息———有破坏性的作用,会排斥孩子的性格,轻视这个人,粉碎他的自尊,强调他的不足,对孩子的个性下一个评判。会一个人带去终生无法消除的障碍。

有效面质、有效沟通

一、面质方法有效无效,最简单的分辨方法就是“你——信息”或“我———信息”

二、父母要准确编码,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多用“我——信息”)


五星级重要概念:

“我——信息”的构成要素

    行为+感受+影响=完整的面质信息

行为就是对孩子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

感受是父母自己的感受(比如我是不是生气了、害怕了、担心了,或者是感到尴尬,或者是其他感受)

影响是孩子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确切而具体的影响。

PS:

    完整的三个部分,缺一不可。仅仅给孩子描述你认为不接受的行为,并说出这些行为让人心烦、生气、沮丧,是不够的,孩子们需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有效、需要勇气的“我——信息”

有效:

1.说的是父母的感受,而不是对孩子行为和个人的评判。

2.会帮助孩子成长,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信任他自己可以更好地处理当前的情况。

4.孩子也会尊重父母的需求。

5.父母和孩子做为两个真实的人,可以更多地了解真实的对方。

6.“我——信息”是坦诚的,可以拥有亲密的亲子关系。

值得付出“勇气”

比起“我——信息”来说,指责孩子会容易得多。但真诚告诉他人自己的感受,威胁意味就少了很多。向孩子敞开内心的感受,带来的回报值得父母们做出“冒险”和努力。

        我的丝丝缕缕:

        昨晚临睡前,就“让5岁妹妹捡起掉在地上的牙膏”这件事情上,采用了“积极倾听”。她哭着不愿捡,即使捡起来也是不情愿地放到了水盆里。明显带着情绪。

      妈妈:你不想捡地上的牙膏。

      妹妹:那是姐姐弄掉的。

      妈妈:你想让姐姐捡,谁弄掉谁捡。

      妹妹:姐姐上次就没帮我捡……

      (妈妈也终于明白她为什么会哭、为什么不想捡了)

        躺到床上后问妹妹,是聊会天儿呢,还是看书?她选择聊天。她一直在问关于“犯错误”的事情。我说:妈妈不想对你们吵、骂、打,妈妈只想给你们很多的爱。你们犯错误的时候好好沟通。爸爸妈妈也会犯错误。妈妈很累或者有事情的时候会告诉你………

    不管孩子多大,心与心的碰撞值得我们付出一些精力、勇气和学习的态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P.E.T父母效能训练》第六章“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