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App不获取用户通讯录会死吗?互金行业的末路与新生

对于P2P平台非法获取借款人通讯录以及暴力催收,互金行业一直以来的公开说法是,网贷App获取借款人手机通讯录,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控。

我个人认为这就是绑架与威胁借款人,得了便宜还卖乖。

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自律承诺

1. 乙方承诺不获取借款人手机的通讯录信息;对于签约前乙方已经获取的借款人手机通讯录信息,乙方承诺将不用于催收端;乙方禁止对借款人预留紧急联系人以外的通讯录好友进行催收。

2. 乙方及其委托的催收机构,在与借款人于借款合同里填写的紧急联系人联系时,严格遵守如下要求:

(1)仅限于联系有以下前提的借款人的紧急联系人:借款人逾期未还款,同时无法联系或者拒绝回复。

(2)仅可礼貌地向紧急联系人询问借款人的有效联系方式,不得含有对该紧急联系人的任何不当言语。

(3)如紧急联系人明确告知催收方不要再与其联系,乙方及其委托的催收机构应停止联系此人。

针对自律承诺发函,众多商家不回应或习惯性忽悠

一直以来,互金行业未经授权骚扰借款人通讯录好友进行催收的问题较为普遍。早在2017年,聚投诉推出“保证不对借款人通讯录好友进行骚扰”的行业自律承诺。该自律承诺,作为互金商家签约“7天内解决投诉承诺”公益合作的前提条件。

2019年以来,国家大力整治互金行业、强化App个人信息保护。鉴此,聚投诉升级推出上述“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自律承诺”,以此在互金行业征求意见。

包括一些头部的消费金融公司、P2P平台、助贷机构在内,多数互金商家未对聚投诉的这一咨询函做出回复。

部分商家虽回复参与该自律承诺,但实际上仍会强求借款人授权其获取通讯录信息。

2019年6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发布的《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指出:应允许用户在金融借贷应用中手动输入紧急联系人信息,而不应强制读取用户的通讯录。

对通讯录联系人催收的“合法性”在哪里?

互金机构与借款人的手机通讯录联系人(而非用户自行填写提交的“紧急联系人”)联系,以此对逾期的借款人进行催收,这些年似已成为常态。其合法性在哪里?

我们来看一份互金商家的用户协议,看看其中是如何“掩耳盗铃”的?

维信卡卡贷,至2019年12月初还在其服务协议中做出如下的约定(现该协议已无法打开)

用户特此授权平台方、贷款方、贷款服务方(若有)、贷款担保方(若有)获取用户手机营业厅账户中记载的手机通话详单及/或通过用户手机获取用户手机通讯录,并同意平台方、贷款方、贷款服务方(若有)、贷款担保方(若有)基于提供贷款审查及贷后服务的需要通过电话、短信联络用户手机通话详单和通讯录里的联系人,用户保证已将联系信息的提供和使用明确告知该联系人,告知内容不限于贷款权利人主动联络的可能性,并已取得其同意。

根据该协议,平台合法联系借款人通讯录好友需“双授权”

借款人向网贷平台授权——同意提供通讯录。

借款人手机通讯录好友同时向借款人及网贷平台授权——同意网贷平台届时向自己来催收。

显然,平台方是知道的:如果没有这双重的授权,今后对借款人的通讯录联系人的催收,就无法合规。

问题是,手机通讯录里几百上千的联系人,除了借款人的家人和死党,还有几个人会愿意授权一个八竿子打不上的网贷平台有一天打电话来催收呢?

正是这种看似充分授权,实质因无法实现而构成侵权的服务协议,造就了互金行业数年来的潜规则。

末路与新生

在潜规则之外,互金行业一直以来的公开说法是,网贷App获取借款人手机通讯录,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控。

而海量投诉情况及互金商家的上述用户协议则表明,网贷App获取到的借款人手机通讯录,更多是被用于催收。由此导致众多无辜的用户莫名其妙遭遇骚扰,尤其是对借款人的社会关系与现实生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互金商家于此沾沾自喜的后果,这两年大家都看到了

更多依赖催收,导致审核标准降低;

冤冤相报,催生更多“老赖”,助长平台暴雷;

P2P网贷行业被监管部门要求市场出清;

一批互金公司被警方打击。

如此作恶,该结束了。互金行业重新洗牌之后,严格依法合规的企业,才会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贷App不获取用户通讯录会死吗?互金行业的末路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