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打卡5/21

速度300/分钟

我在2008年奥运会上拿了体操男子吊环冠军。但其实在备战的时候,我的训练方案是比较保守的,教练也更关心怎样能养护好我、不要出意外。

保守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赛前就基本能判定,我的实力已经是拿金牌的水平。发现对手当时找不到任何人在公开比赛中,做到难度系数7.3的动作。所以对我来说,只要我用7.3的难度系数,保证在赛场上能高水平地完成,就大概能锁定奥运会的胜局。

综合考虑,对我来说,直接在备战训练里,一遍遍模拟我要在比赛时刻演绎的那一套动作,就够了。在我运动员生涯有一个非常大的遗憾,就是我自己创新的一套动作,最终没能以我的名字命名,而是被一位俄罗斯选手命名了。

明确了你的具体目标,选定了比赛动作后,就是我想分享的第二条心法了:在目标之内,拉高训练水平,把动作练到几乎完美,为赛时出现的任何扣分可能留出余量。

训练水平跟比赛水平有什么不同?拿我自己举例,在我参加过的所有大型比赛里,只有2007年的世锦赛,我的发挥水平能达到平时训练水平的90%。其他绝大部分比赛,我的发挥都只能达到平常训练水平的百分之六七十,总有瑕疵会出现。你也考过试,你知道的,现场压力一定会让你的心态、动作有所变形。

何况,虽然就体操项目来说,难度系数和动作完成度都已经标准化,尽可能去除了裁判打分时的主观扰动因素,但毕竟是拿肉眼判断,有些误差也在所难免,所以也要为裁判打分时会出现的主观不确定因素留出空间,更要做高训练水平。

明白了这个道理,其实就变成了一道减法题,训练水平95分的话,比赛评分可能会到70分。那要是训练水平能达到120分,比赛时再怎么打折也能有90分。

怎样拉高训练水平呢?在训练中把动作练到几乎完美。有两个训练方法。

第一个说起来比较简单,就是:针对弱项加强训练。

比如,我发现每次做完最后一个环上动作,下来落地的时候总不够稳。我就重点练习“下法”这个动作——我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能连续下来站稳10个。如果一个没有站稳,我就从一开始再来一轮,直到成功做满这10个。

第二个方法叫运动表象练习。

简单说就是在大脑中反复想象和演练整套动作,这其实是运动心理学里的一种训练方式。我参加的2008年和2012年两次奥运会,在备战期间,都结合辅助设备,进行了大量的这种训练。

做这种训练的原因就是,体操比赛,你动作难度高,每一个动作都不出错地完成,还不能叫完美。动作和动作之间流畅、连贯,以及每一个动作足够有表现力,这才叫完美。特别是奥运会,对流畅性和观赏性的要求,比别的赛事更高。

整个一套动作下来,可能会发现,用52秒半的时间去完成,是最流畅的一个节奏,多一秒少一秒都不行,把整个节奏,变成神经记忆固定下来。

有一个数据,在备战奥运会的时候,这种运动表象练习,我加起来一共做过一万套。在比赛前的一个月里,我在训练场上做的300套动作里,至少有290套是完成得接近完美的。这290套,放在真正的赛场上,可以直接夺冠的。有了这个数据保底,我在奥运会场上的心态就稳定了很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打卡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