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关注智在怪谈,每日一文,讲述美食背后的故事,让文化流淌在舌尖。
最近我家儿子学会了自己吃饭,虽然吃得很狼狈,但不再需要妈妈或者奶奶喂饭,这已经是一种进步。这与我们今天谈的食物的享受与品味课程有关。
众所周知,法国是一个以美食、艺文、生活风格与生活美学闻名于世的国家。在 2010 年 11 月 16 日,法国饮食文化(包括了法式料理文化传承、食材准备、菜单及相关餐桌礼仪等)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将一国的饮食文化列为全球重要人文遗产。据了解后续包括日本和食、墨西哥传统美食、地中海美食等亦相继申请并被纳入)
同时间,各国人士也多半认为法国人是一个有品味、懂生活的民族。姑且不论我们是否都赞同这样的说法,但更重要、却少有人问的问题是,所谓的有品味、懂生活,在法国究竟是如何被培养出来的?
接下来,我们就以法国在全球知名的美食文化为例,介绍一下法国人是如何透过学校教育等方式,将他们重视生活质量的价值观、品味鉴赏的能力,传承给下一代。
法国中小学校的食堂,就是政府相当重视,肩负落实法国饮食文化教育的关键场所之一。在法国的中小学校园内,除了绝大多数学生们都在学校用午餐外,还有些地方与台湾非常不同:例如,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校园小卖部的踪影;此外为了体现平等,学生们通常也不被准许自行带饭盒(除非孩子有严重的食物过敏状况);甚至连自动贩卖机的设置也是禁止的。
此外,在法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午餐被法国人视为一天当中,应当最为丰盛且最重要的一餐;同时根据专家们研究指出,学童们的午餐,约占他们每天所摄取总热量之 40%。因此,学校食堂在法国年均600多万学童们的成长过程中,无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因为它既是校内唯一提供食物,也是法国学童们每天用最重要一餐的地方。
法国教育部更特别指出:“学校是学生学习好品味、营养学和食物文化的特许机构。良好的行与礼仪是必须被教导和学习的,而且需要长时期的培养。” 并且明文订出食堂相关饮食教育的实施细则,例如 : 每一餐都必须有青菜(一天是生蔬,一天是煮熟的);油炸食物每周不得多于一次;甜点的部分至少每两餐就要有一餐需提供水果;亦可供应用糖制作的甜点,但每周只能限定一次等等。
这些细则,甚至会明确列出平均每一餐所需摄取的各类营养素含量。
此外,法国国家食品委员会(简称: C.N.A.)为法国政府制定食品政策的重要单位,它也在法国学校的食堂文化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C.N.A.特别强调在学校的膳食中,需为儿童成长与发展的各个阶段,提供各式蛋白质,铁质和钙质含量的食物,更针对法国学童们在食堂用午餐,所摄取的各类营养量订出明文规定。请参考以下的信息 :
而目前法国食堂的发展重点之一,就是特别思考如何让学童们能避免面临肥胖的问题。他们的实际作法,就是降低所提供膳食中的脂肪比例,并增加了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摄取量(透过水果,蔬菜,谷物),钙质(透过奶酪和其他乳制品)和铁质等。当然,法国食堂也会确保学童们喝到足够份量的水,这也是相当关键的细节。
法国家长们往往不太担心学童们盘子上菜肴的质量与份量。因为食堂中所提供的各式食物的质量、来源和制作流程,一律都是被法国官方严格监管与控制的。除了有不定期,如神秘客稽核般的采集食物样本突击检查外,食堂还必须定期地接受卫生检查与稽核(大约每月一次)。法国政府亦于 2001 年启动国家健康营养计划,这是一项由官方推动的整体公共健康计划,旨在透过均衡的营养,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关于法国食堂菜单与内容的设计,主要是由营养师根据法国国家营养健康计划(P.N.N.S.)与该城市负责食堂的总管理者所一同合作决定的。食堂的厨师也会经常定期在午餐时间,巡视与关心孩子们用餐的情形,并询问孩子们对于菜色的想法。
当然,老师们也在学童的饮食教育里也扮演了积极且重要的角色。根据法国教育部相关规定,教师们有三个主要的目标与任务:首先是提供给孩子营养的食物,维护孩子健康,让他们有好的学业表现。其次是教育孩子,培养他们味觉体验,教导他们食物卫生及营养的基本概念,同时打开他们的心胸,将食物视为文化、艺术和国家的遗产;第三,是训练孩子们的饮食习惯,建立健康的常规,让他们了解在何时、何地、如何、为何吃,以及吃什么。
全法国的绝大多数学校,在每年10 月更会举行“赏味周”的课程:在那一整个星期当中,明星主厨(例如 : 来自克里翁饭店等级的顶尖名厨)会到校园中和学童们一起烹煮食物、享用食物。而其他的在地厨师、面包师傅、奶酪制造商、甜点师傅、肉贩和其他各式热爱法国风土与美食的专家,也会造访各大小课堂和校园,提供各类容易学习的厨艺和甜点课程。
法国人费尽心思来教导孩子要如何吃得好与吃得聪明,并尝试唤醒他们的味蕾与感受:法国学校会依循官方的法国品味协会所发展出来的教学方法来推行,老师们会从多元感官体验的初阶课程开始,鼓励学生们去发展思考和口语表达能力。也教导他们如何由五感经验所构成的探索中,更多元地去体验食物。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品味教育,绝非严肃乏味的照本宣科,而是透过许多生动且有趣的游戏来真正扎根:例如触摸游戏,在看到食材之前,学童们要先轮流把手伸进一个袋子中(里面装满了新鲜蔬果),触摸并且描述它们的外型;在另一堂课里,切成小块的各色食物被放在托盘里,孩子们要把它们分类,譬如分成咸的、甜的、酸的、苦的。稍后,他们还会被蒙住眼睛,并去品尝,进而描述与辨认他们所拿到的食物。
在更高年级的课程中,专业讲师还会带领学童们认识各式各样的香料,让他们探索为何自己对某些食物有偏好;也会请学生们亲自动手准备具有地方特色的甜点与菜肴;最后,他们还会被老师们要求,对大众媒体所传播的饮食相关讯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与分析。
综上所述,这些活动的目的,不只是要鼓励学生们运用五感来发展对食物的感官欣赏,更是要他们逐渐领会为何自身的饮食文化被国家与世界视为重要的人文遗产。
在法国人眼里,食物不仅仅是营养素,也不仅仅是用来满足身体需求。他们学习如何“吃得好”,也学习着如何“共同吃得好”。
品味教育对法国学生们来说,宛若一种公民教育的体现:因为所有的孩子(不论贫富、种族与社会背景),都一视同仁地在学校里接触到好的食物、好的品味;在学校食堂用餐,也是公民共享的一种重要象征仪式。
在这样的饮食文化的熏陶下,法国学童们在食堂内,慢慢学会如何像大人一般用餐:他们学习一个人切肉或其他食物(必要时需要一点协助),学会耐心等待被服务,也同样学习到如何小心翼翼地来为自己服务。
当然,也会有专人在场适时地提供协助与指导学童们有礼貌的用餐方式:例如应如何整齐地摆放与使用餐具与餐巾,如何展现尊重同桌用餐者的餐桌礼仪等种种细节。
法国政府规定学童们每日的午餐时间,至少要有 30 分钟。而每天这段用餐时间,希望让学童们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有机会多沟通与交流,进而学习更多关于食物的种种,并享受用餐的乐趣。
法国许多机构与单位更持续地研发、精进,期望让学校的食堂更加人性化,让用餐更加愉快,也积极在学校课堂中透过多元、活泼与有趣的方式,推动品味教育。好将法国饮食文化的真正内涵,与时俱进地持续深植在下一代心中。
【延伸阅读】:欢迎看看这本《别说你会吃法餐》,或许你会有新的感悟。
如果你对法餐和小朋友的教育有什么心得,欢迎评论和我分享,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