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问题”青少年来接受心理辅导

图片发自App

最近接到不少父母的求助,说自己初中或者高中的孩子怎么怎么了……有是沉迷网络不肯去学校的,有对父母恶语相向的,有搞网恋的,等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青少年,父母们都痛苦不已,而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孩子们都不肯去接受心理辅导,这更让父母心焦。当父母们问我怎么办,如何让孩子愿意去接受心理辅导时,我通常都会回答他们:“你们先来接受心理辅导吧。”

图片发自App

父母可能会很疑惑,我又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孩子,为什么会给出这样一个建议呢?因为在心理咨询中有一个原则叫做不求不助,就是说求助动机不强的来访者,通常咨询的效果不会太好,所以这个原则另一个说法,可以变成“谁痛苦,谁咨询”。父母向我求助,并且痛苦不已,我自然会建议他们先来做心理辅导,因为孩子痛苦不痛苦我是不知道的,因为我也不是会读心术的神仙啊。

但我的这个建议通常会被大多数父母否决,为什么呢?从我心理工作者的职业本能去臆测,父母如果接受了我的建议,无异于在承认“我有问题”,要承认这个“我有问题”那是需要很大勇气的,首先我们要面对内心的无助感,其次我们会面对内心的自责,好像是我没做好孩子才会变成现在这样的,这样的责任担下来,对很多人来说无异是对自体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如果换用人话来说,叫做把自尊伤透了。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要谴责各位不愿意先来辅导的父母,而是希望给大家一些建议,让大家能够找到一些可能的突破口,但这些建议可能有些苦口,需要勇气才能把它吞下去,因为给苦药包糖衣一直不符合我的性格特征,而且糖衣没包好还可能影响药效。

图片发自App

废话不多说,建议一:多看一些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书籍,了解孩子在青春期心理发展的过程以及内在的动力,在此推荐几本《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万千心理的《发展心理学》,或者参考我公众号上几篇文章《不要给孩子打上叛逆的标签》;这些书都是专业类书籍,所以需要看懂必须要有毅力,就如我当年学习看公司报表和分析报告,是一边打开百度一边看,遇到不知道的就查百度,开始看得慢,但看着看着这些枯燥的专业名词和数字,也如读小说般的有趣,那是一种成就感。

图片发自App


建议二:回看自身,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孩子沟通时说出自己的不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放下我们父母的“尊严”才行,这是最难的。我记得有一次,孩子对我说,我没有遵守承诺,我该做的事情没有做,但当时我实在是无钱去完成他的承诺,于是我借钱完成了自己的承诺,并且告诉孩子,爸爸也有高估自己的时候,请你原谅爸爸,爸爸也请你相信,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我都愿意尽我最大的努力去爱你。当时,我是克服了内心极大的委屈,才愿意借钱去完成承诺的,因为我内心也希望孩子能够体谅我,我内心也有一个小孩,要客服这个内在小孩的委屈去安抚外在小孩,这关需要勇气与力量,但做后我发现,内在的小孩也会得到安抚。

图片发自App


建议三:在亲子关系中加入一些江湖义气。我经常会听到一些父母困惑,孩子为什么和朋友那么好,为什么和我们却无话可谈呢?因为亲子关系中,多了很多压力,缺了一些江湖义气;记得我初中的时候,我把《水浒传》看了三遍,我被里面的江湖义气深深所感染,现在回想起来,这正是我缺少的,父母一副高高在上,但在我痛苦时却“落井下石”,不像那些江湖豪杰们一样,“走,去杀他个痛快!”其实这句“走,去杀他个痛快!”对孩子来说何尝不是很到位的共情。

图片发自App


建议四:还是那句,想要孩子成长,自己先成长;曾经咨询过我的一位妈妈,因为孩子打游戏上瘾而焦虑不已,我建议妈妈陪孩子一起玩游戏,妈妈觉得做不到,但妈妈愿意来做心理辅导,在经过一段时间辅导后,妈妈终于可以静下心来陪孩子玩,并且是玩孩子想玩的游戏,再经过一段时间,妈妈和孩子的关系改善了,结果孩子跟妈妈说出了心里话后,不但游戏玩的少了,而且还会自己把玩游戏和学习的时间分配的很好。

好了,建议给完了,但建议能否试行就全看各位父母的勇气了,也许我这是一个激将法,但激一下能壮胆气,又有何不可呢!

愿意继续沟通心理学或者亲子、亲密关系的朋友,可以扫码加我微信。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让“问题”青少年来接受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