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过度保护与自身的自卑对孩子的影响【185】

如今,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深怕受到一点点委屈和伤害。正是这种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成长的快乐,造成了孩子懦弱、自卑的个性。

正如“知心姐姐”卢勤所说:“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可怜,家长们过度的关注和保护已经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无能。

过度保护实际上等同于过度限制,束缚孩子的手脚,不给孩子体验的机会,孩子的各项能力自然无法提高。

而且,一个习惯了在父母羽翼下生活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怀抱,就会变得胆小、怯懦、害羞,不敢尝试新的事物,不敢结交新的朋友,不敢表现自己,从而失去很多学习与锻炼的机会,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不利的。

尤其当孩子看到同龄人个个比自己能干、出色时,就会更加缩手缩脚、不敢尝试,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因此,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保护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该放手时要放手,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做事,在做事过程中提高各项能力,如运动能力、交往能力、认知能力、游戏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

家长可以专门设置一些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任务,鼓励孩子独立完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提升对自我的评价,从而增强自信心。

另外还有一种是父母心中也有自卑情绪:可能因为学历、工作,赚的钱都不如孩子同学的父母,所以他们就感觉低人一等。

而这种根深蒂固的“低人一等”的想法,影响了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正确评价,认为自己孩子理所当然不如其他人的孩子,即便是孩子在某方面获了奖,那也是“不务正业”。

由于看不到孩子的长处,他们总是对孩子不够满意,因此,事事否定、指责,最后让孩子萌生出自卑之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这类父母的眼里只有别人家的孩子。

事实证明,相较于打击和批评,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励和赞美。

自信心的培养应该建立在对自我能力的正确估量的基础之上,过高的估量会导致孩子自负,而过低的估量则会让孩子产生自卑。

所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估量自己的能力是树立自信心的基础,但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能力视而不见,甚至挖苦打击,就会让孩子无法了解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自然也就无法树立自信,从而形成自卑心理。

我们都知道,儿童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对自身能力无法做出正确的评估,而是习惯于从大人的态度及评价中形成对自我的判断。

因此,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果敢、自信的人,就要毫不吝惜地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强化孩子对自我长处与优势的认识,多给孩子正面的鼓励,尽量减少对他们的挖苦、讽刺与责骂。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的过度保护与自身的自卑对孩子的影响【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