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杂念,认识内心

      齐帆齐微课:偶然翻看自己刚买的一本书,书里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摒弃杂念,认识内心”,觉得挺符合我现下需要的便细细读起,文章中讲述了唐代高僧惠能大师的故事:他自幼家贫失学,是个文盲,但他事母至孝,每天辛苦砍柴养活母亲,只一日在街上听到和尚念经,因为感悟和尚念的一句经文便下定决心出家礼佛,在安排好母亲之后便去山间寺庙出家求佛道。他的师傅弘忍大师指点他:“不知心,学佛无益,看清此心便为佛。”自此,他全身心投入修行,参悟禅机。之后,弘忍大师要对弟子们进行考核,让大家将自己的悟境用偈语表达出来,在别人均瞧不起他的时候,他做了一首偈,因为不识字请人代为书写下来,就是著名后世广为流传的《无相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把禅的真谛充分表示了出来,此次考核后他成为了弘忍大师的接班人,最后也成为传世的得道高僧。

      看了这个故事并不想说自己对礼佛问道感兴趣,也不想详细拆解惠能大师的《无相偈》的句句含义和感悟,毕竟这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也评论过。只是从惠能大师的经历中体会颇多。

      他是不幸的却又是极为幸运的。他的不幸是先天造成的,家境贫寒无钱读书识字,为养活母亲只是天天砍柴换钱养家;他的幸运是他仅凭听到的一句经文便有了感悟,并找到了自己一生要从事的事业——出家礼佛,试问有多少没上过学不识字的人能因为一句话就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这样的经历恐怕说是万里挑一也不为过。相信看到他经历的人都会感慨一番,因为现在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能孩童时期刚上学的时候会在老师的询问下会毫不犹豫的说出自己长大要干什么,成为什么人,但是长大了之后,经过生活的磨砺,很多的变化因素往往会让你说不出自己的理想,更别提奋斗目标了,所以惠能大师真的是很幸运。而我们在羡慕的同时,是不是也要思考一下,他的幸运,我们难道就得不到吗?追寻不到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这个幸运不是上天赐予的,是你自己能够找到的,只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追寻、不愿意好好认识自己的内心而已。

      世事往往就是这样,你即便拥有了此份幸运,但你能不能把握住呢?这个答案还不好说,不过显而易见惠能大师是紧紧握住了。他认识了自己的内心需求:对佛法产生了兴趣,觉得很通透,比他成天机械般砍柴要好太多,思想得到升华很值得终身追求,但是这份追求就能直接心无旁骛的去“求”吗?任何事业的开始,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顾虑,他恐怕在去寺庙前也会有很多困扰:他不识字,家里穷,老母亲怎么办等等……但最终他还是毅然决然抓住了自己的这个理想,迈出了去寺庙的路。试想,如果他因为这些困扰、顾忌放弃了这份幸运,安于砍柴的生活,那么历史长河中必然少了一位伟大的佛家大师和那首传世偈语《无相偈》了。这也是摒除杂念的真谛。

      那么把握住幸运,放开一切去追寻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吗?很显然不是。万事开头难,开了头也并不代表会一直坚持下去,会很快获得成就。惠能大师进入寺庙先是做些杂事,自己偷偷努力修行,在这过程中,他也受到弘忍大师的点拨,其实弘忍大师的那句除了让他增加感悟点,也是在鼓励他,给予他日后之路的前行信条即:摒弃杂念,认识内心。这句话不是一时的遵从就够了,是在坚定终生从事的事业之后,时时需要让自己秉持的观念,无一刻不得忘记或懈怠,否则不会获得大成。最终的结果是他做到了,不单单因为他的努力、他的用功,也因为他认定目标,摒弃杂念,一心向前行。之后即便有学识的比他资历高的僧人瞧不起他,他也能无所畏惧评论他人偈语,指出他人不足,并展示自我领悟的大成偈语,直至成为得道高僧。

      由此可见,摒弃杂念,认识内心对于每个想要拥有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人而言是很重要的,你的一事无成有时候往往不在于你不够努力、不够优秀、运气不好、不会把握好的机会等等理由,而是你首先没有认清楚自己的内心,没有正式过自己真正想要的,想去做的,即便认清了,下定了决心,但你坚定的信心很容易被各种因素干扰,可能遇事前怕狼后怕虎;可能因为自己的拖延症对自己说晚点儿再去干吧;可能安于现状,现在过得挺好,我就这样安安稳稳算了……过多的杂念困扰着你,坚定的心很快就被动摇直至破碎。我们不要感慨佛家之人拥有四大皆空、断绝七情六欲的能力,说着他们没什么杂念烦恼需要摒弃的话,可以这么说只要是人就会有杂念和烦恼,也许他们只是比我们一般人少一些而已,况且他们也不是我们该去相对比的对象。万事皆有法门,做到摒弃杂念也不会很难,只是需要你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例如每天都默念自己想要做的事,想要完成的目标,用记忆加深你的信念,久而久之,一旦遇到杂念或烦恼就会惯性思维想到自己默念过的,这样你会更加坚定想法,杂念自然也就消除了。

      摒弃杂念,认识内心,我觉得每天默念这八个字都会很有力量,能让思绪放空,杂念消失于无形。送给每位目前意志不太坚定的前行者,希望能共有体会,共有收获。

      齐帆齐第2期28课第(3)篇1992字(不含附注文字)

附注:文中偈语的含义:偈语,梵语"偈陀"的别称,即佛经中的唱颂词,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通常以四句为一偈。偈语也是附缀于佛经的一些读后感或修行的实践中得到的体悟写成的语句,因为多为四句组成,兼具文学的形式与内容,读来朗朗上口,尽管不是佛经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与佛经相提并论的典故。

你可能感兴趣的:(摒弃杂念,认识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