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小学时爱芳随笔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后我深切的感觉到!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

        第一点我觉得对学生上课提问的这个环节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抱着冷淡的、缺乏热情的态度。学生的不好的回答没有触动教师,没有迫使他去认真地思考学生知识薄弱的原因,只是带着冷漠的心情给学生打分,这样学生也并不把有意的分数看成是辛勤劳动的结果,对不及格的分数也不认为是失败。教师有意无意地给最差的学生提些比较容易的问题,这样会让学生形成自己“在学习上没能力”的牢固概念,如果自己偶尔得到高分,反而会感到“不自然”,而不是体验到满足和欢乐。要在这门学科上改正不及格的分数,就必须刻苦耐心地学习,而想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使不及格的学生看到自己的、开始时哪怕是很不显著的进步。

        作为小学教师一定要明白!儿童对从周围世界里以及日后从他本身里所揭示出来的东西的强烈兴趣,是他渴望知识、追求认识真理的志向的源泉……儿童理解了的东西越多,也就会产生更多的不理解的东西,于是他就会更加积极地思考,对知识的追求就更加迫切。这种精神状态,能使儿童的智慧对一切必须识记的东西具有特殊的敏感性。需要让儿童在小学里掌握的知识不致于成为死的堆积物,不要把它们对放在儿童的头脑里,仅仅为了教师在一定的时间从这个“堆栈”里取出来检查一下。所谓发展智力,这就是使知识处于运动之中,处于运用之中。使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知识能变成他的思维和劳动的工具,他可以通过运用知识来表现自己的智慧!

        我们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界,是为了教会她读书,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爱钻研、会思考的读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只有当儿童的智力生活是在书籍中度过的时候,他的学习愿望才能确立起!

        真正的教育开始于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开始于儿童对人的道德高尚和伟大的向往。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面对书籍进行深思的激动人心的欢乐,那就很难设想会有完满的教育。阅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人在赞赏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模仿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为人。阅读和面对书籍思考,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智力需要。

        教师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思维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的学生链接在一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街小学时爱芳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