淌豆寺:穿越了千年时光来相见~~

一年一度秋风劲,又到了银杏金黄的时节。尽管只有一棵银杏树,淌豆寺却是 济南 观赏银杏非常热门的网红打卡地。

周末(11月8日)的中午,从港西路拐向高家洼村的小路边,密密麻麻停满了车,游人熙熙攘攘。赏罢银杏归来的人和上山看银杏的人迎面相遇,狭窄的村道上堵得水泄不通,这大约是高家洼村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光了,没有之一。

由高家洼村徒步上山,大约有二里路的样子,便抵达淌豆寺。淌豆寺坐南面北,东西两侧和背后均是山岭,层层叠叠,将这小小的寺院衬托得气势十足。寺前有一个偌大的蓄水池,盛夏时节山泉水和雨水便汇集到这里,供寺里的僧人取水。

站在池前看淌豆寺,山门紧闭,庭院里的银杏树高出山门许多,恰似一把巨大的黄伞将小小的寺院罩住。山门很小,仅面阔三间,但雕梁画栋的油彩灿然一新,应该是本次修复重新涂上来的。门临崇阶,深秋斑驳的阳光穿过银杏树洒在山门前,温暖又明亮,别有一番禅意。

山门前东侧的石壁间就是淌豆泉,打水的人将泉水由细细的水管导至桶中,接满一桶水大约需费时许久。再看汲水处大桶小桶摆得满满当当,淌豆泉打水想必是一件相当考验耐心的事儿。

从东侧小门进去,就到了寺院的第一进院落,从前的淌豆寺也仅此一个院落。这小小的院落在山门和大殿之间,东侧是鼓亭,西侧是钟亭,相当局促。高大挺拔的古银杏树就紧挨着鼓亭,据说这株银杏树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树干须五人才能合抱。恰逢 济南 TV来采风,现场找来游客演示,五人合抱也是刚刚好。

一阵山风袭来,金黄的银杏树叶扑簌簌落下来,在午后的阳光下翩翩起舞,院子里恰似铺上了金黄的地毯。光阴荏苒,千年已过,这株古老的银杏树依旧枝繁叶茂,生生不息。抬头看满树金黄的叶子,与山门和大殿的黄色琉璃瓦相映生辉,甚是庄严肃穆。

据寺内碑刻记载,淌豆寺的得名源于“李唐时屯兵于此,饷粮不给,忽于石隙间豆如涌泉,后人艳称其事,故号塘豆(淌豆)”。这则久远的民间传说很难令人信服,泉 水里 淌出来豆子,我觉得不甚靠得住。但这泉水却是实实在在的,昼夜不停喷涌而出。在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前的生产力条件下,在这样的重重山岭之间,水源匮乏之地,取水尤其不易,有这样一 汪清 泉可炊可饮,真是天赐之幸,附近的百姓和鸡犬牲畜都得以活命。

出于对泉的感激和保护泉水的需要,于是村民在此建寺护泉,我想这才是淌豆寺的来历。据史料记载,寺前原有一塔,上有题记曰“开元九年”,由此可知,淌豆寺至少在唐朝开元年间就已落成。

先有淌豆泉,后有淌豆寺。时光悠悠,岁月悠悠,然后不知何年何月,不知哪位僧人在寺里种下这株银杏树,才有了今天的奇观。几经兴废之后,在1980年进行地名普查时,淌豆寺早已是断壁残垣,仅存清代石碑一通、古银杏树一棵和两间破旧厢房。

如今的淌豆寺,是后人在原址复建而来,但规模甚小,仅有一进院落。本次修复又扩建了一进院落,我在夹道间远远望见 新建 造的大殿粗壮的石抱柱雕着盘龙,殿角的檐牙高高挑起,气势恢宏了许多,但目前尚未竣工,无从近看。

往年银杏金黄的时节,总能看到寺旁种满了绿油油的白菜和红彤彤的萝卜,自食其力的僧人在山间劳作,奉法自资,束躬供养。因修复施工的缘故,淌豆寺已闭寺许久,这次来淌豆寺赏银杏,未能见到寺里的僧人,也未看到山田里整齐生长的白菜和萝卜,颇有点遗憾。

侧门上悬挂着简陋的通知写着,淌豆寺开放时间为11月3日—11月20日,想来这个时段大约是专门为了方便游人观赏银杏才特意开放的吧,且赏且珍惜。这古老的银杏树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来和我们相见,历经风雨磨难,一千载缘起缘灭,一千载法兴法难,千年的鼎盛都化作这一世的安详,愿岁月静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淌豆寺:穿越了千年时光来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