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与情绪聚焦治疗》基于依恋理论的情绪聚焦治疗

以开放性的姿态随经验而调整和充分体验生活的每一刻。罗杰斯认为,一个功能健全的个体的核心特征是本能的信任,包括使自己的内在体验正常化和确认其有效,并将其作为行动指南;感受自由,包括能够积极选择不同的行动方案,并对这些选择负责;创造力,包括灵活和足够开放,以此拥抱新事物和促进成长。罗杰斯的结论是,一个“功能健全的人”在生活中经历了更广泛、更多样和更丰富的生活,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并将其作为面对生活的可靠工具”。这种信心是个体与他人保持安全联结所带来的收获。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安全联结产生广泛的积极影响而逐渐断开联结引发内在的危险。

虽然渴望爱的联结是自然而然的,但如果你从未见过真正意义上的这种联结,那就很难知道什么是可能的,也很难坚持去创造积极的联结。

所有的证据表明,积极的同情和帮助他人的意愿都与安全型依恋有关,即使帮助会引发一些不适。另外,更多回避型依恋的个体表现出较少的共情关注,也不太愿意为他人的幸福承担责任或为他人提供帮助;更多焦虑型依恋的人似乎能感受到同情,但他们却陷入自己的困境中而不是响应他人的需要。

基于依恋理论,作为治疗最终目标的健康性的适应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与他人的联结感(包括思想及精神层面的联结以及现实中的正向互动)促进情绪的平衡及调节;这一平衡状态将增强对一致且适应良好的内在世界的探索和构建,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模式;完整、开放及灵活地应对自我、他人和环境将成为一种常态;回应性培养与他人的安全联结,在面对任务时更好地管理生活,并构建能够胜任这些任务的自我意识。情绪调节和与人交往是这一反复循环过程的关键,从微观上说,两者每天都会出现;从宏观上讲,两者在不同发展阶段中也会出现。

现代EFT工作通过六个重要方法来实现这一点:

第一,EFT在实践过程中持续地关注情绪的表达及调节过程。情绪的有效调节首先包括逐步培养的情绪平衡能力,并伴随着积极的人际情绪调节,这两点也是依恋理论的核心。情绪最容易由关系问题引起。保持平衡需充分地感知情绪,然后对情绪进行整体的认识和理解,而非通过否认、阻隔、瓦解,或“疏远”来实现。另外,来访者通过识别自身情绪要素,并认识到自己正在积极地创造情绪体验,来改变与自己的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

第二,在咨询过程中,情绪安全感的建立至关重要。需要让来访者发自内心地感到被接纳和理解。治疗师持续的共情能帮助来访者探索、厘清和接纳自我的内在世界。治疗中的主要思路不是给功能失调贴标签,也不是改变行为,而是不断发掘来访者的人格。治疗师的核心任务便是与来访者建立联结,以一种尊重的态度,不断支持来访者自我人格的发展。

第三,情绪聚焦疗法和依恋理论都关注内外在世界。它们将自我与系统、内在现实与互动事件、来访者与所处情境进行统合,并看到在生活的每个瞬间里,双方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个体不可能脱离人际关系而独自存在”,一个人越能“理解自身人际关系”,他就越能达到心理健康。“自我”是一个不断构建的过程,而非一成不变,这一过程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健康的自我是灵活而平衡的,能够接纳自我和他人,并不断变化。与此相反,焦虑型依恋的个体会产生一种混乱的自我意识,这一“自我”总是在试图适应他人;而逃避型依恋的个体则会培养出严格但脆弱的自我意识,拒绝接受新的体验。

第四,心理健康包括三点:①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可帮助个体在激烈的情绪下恢复平衡,建设性地处理脆弱情绪;②积极、连贯的对自我及他人的内部工作模式,在必要时更新模式,设立务实而又具建设性的目标;③促成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回应他人需求的具体行为。

“治疗师的角色类似于为孩子提供安全基地的母亲,让孩子能由此去探索世界。”在此时此地的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作为理解者和情感支持者,为来访者提供用以自我调节的资源,不断抛出一个个容易处理的挑战,以促进来访者成长。

第五,情绪聚焦疗法、人本主义疗法以及依恋理论都承认过往经验的意义,特别是在对威胁的敏感性的变化发展以及逐渐习得的习惯性的处理脆弱或自我防卫的方式中。然而,在承认过往经验影响的同时,情绪聚焦疗法在施加干预时更倾向于专注在“当下的进程”中。

第六,依恋理论和EFT等人本主义干预方式都基于经验论,也就是说不断致力于观察的过程、对行为模式的描述并预测,以及检验理论构建的解释链。

你可能感兴趣的:(《依恋与情绪聚焦治疗》基于依恋理论的情绪聚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