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年度散文读书笔记(三)

        尚贵荣《冰庐释名》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是它的冷,二是西窗外的两棵白杨树。随笔性质,意到笔随,笔随意走,谈天说地,上下古今。

        红孩《女人的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班上那个叫荷的女孩,拣作业本的那一弯腰,说悄悄话的那一脸红,汽车摇晃肢体相撞的那一抽搐。彼此都没有表白的初恋确实很美,就像朦胧月色下的那朵亭亭玉立的白荷。

        郭文斌《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从感恩、孝、敬、和合、天人合一、祈福、喜庆和快乐、教育和传承八个方面证明大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结构完美,给我们上了一堂很系统的传统文化历史课。

        顾伯冲《清军的弓箭:成功沦为失败之母》总结了满清马上打天下而又马上失天下的经验和教训,成也弓箭,败也弓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思进取,抱残守缺,长处也将变为短处,终将被历史所淘汰。而改革也绝对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不敢越雷池半步,就永远不会有创新。论文的内容,散文的形式,思路清晰流畅,收放自如。

        程绍国《林斤澜先生大病之后》写先生的故乡情结,写先生对写作的热爱,写先生喜欢喝酒、处友、游山玩水,写先生侃侃而谈,臧否人物,口无遮拦,是个实实在在的性情中人。末尾作者直抒胸臆,“先生人已经消失了,已经没有了,完完全全没有了。先生已经什么都不知道了……”情到深处,何须多言。

        唐继东《最爱我的与我的最爱》写父母的爱各有不同,然真爱如一。拥有即是幸福,失去总是遗憾,要懂得珍惜。作者写喝酒,写挨打,以及琐琐碎碎的那些回忆,似曾相识,每一个人都经历过,一勾起总会流泪。不足之处是标题或易衍生歧义。

        乔忠延《记忆李自成》访求古迹,钩沉史实,甄别传说,围绕李自成的失败,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犯上作乱弥天大罪,成王败寇理所当然,而李自成这两项都占全了,因而围绕他的传说也多含贬义。此外,作者对崇祯皇帝和桑拱阳的臧否也可谓一针见血。这篇散文从一块碑石引出话题,然后联想到奶奶的故事,接着又写到挂甲庄,写到桑拱阳,想到孔尚任编修的《平阳府志》,描写,抒情,议论,随心所欲,避免了一般学术性论文的死板的程式化,和前面顾伯冲的那篇各有千秋。

        熊育群《被虚拟的行程》把真实的十日南部非洲三国之行虚拟化了,如同梦游。飞机上荧光屏上的一条线,两大洋冷流与暖流交汇的好望角,五百年前葡萄牙的船队,荒凉大陆上黑人的村庄,那两个朝我们大声喊话急切挥手的黑人,开普敦都市的繁华,桌山上厚厚的一片云,码头上那个时而狂笑时而愤慨的布尔人,仿佛都隔着一个屏幕,可望而不可即。作者的想象和比喻也带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我的睡眠被这根线穿越”,“海洋动物眼中的我”“如同流星”,“黑夜像个流浪汉”,“我是一颗子弹,两边是如铁一样的黑,沿着高速公路的枪膛,射入城市”。读来亦如身临其境,又有不一样的感觉。

        和静《斜风细雨不须归》是小令的倒影,是绝句的回响,漓江虽不是苏轼的半壕春水,不是林和靖的西湖,也不是柳宗元的柳江,不是张志和的苕溪,但仍然不失江南水乡那氤氲和朦胧的美。和静是谁?是林和靖穿越到今世不小心遗落了姓氏的风衣?

(摘自2021.10.27.~10.29.日记)(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2009中国年度散文读书笔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