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偶然看到了一个心理学定律--墨菲定律,百度了下蛮有意思,遐想连篇。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其主要内容为: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看完,我的第一反应便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可是问题来了,这种现象背后发生的机制是什么样的?由此,我还想到了黑天鹅事件,同样为概率学中的内容。
墨菲定律可能理解起来有些生涩,我们先看看“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们一起来拆分下这句话中的概念和命题:
在河边走湿鞋的概率极低,
如果你经常在河边走,
你的鞋子一定会湿掉。
这样这句话的意思就简单明了,即使一件事发生的概率极低,但它依然极有可能发生。原因在于学过概率论的人都知道,即使一件事发生的概率极低,但只要概率不为0,它就一定有可能发生。而这一类事件在数学上也被称为可能事件。
而生活中的我们如何理解这句话?当我们面临考试时,往往说这个知识点很难被考到,便不去复习不去准备,而恰好这个知识点就考察了。
考试前,我们会想,“这个知识点基本不会被考,往年都没有考。”
考试后,我们会抱怨,“我没复习到的怎么恰好就考了。出卷老师也太神了。”
而这其中,便包含了一些科学原理。
首先,有几个问题我们需要思考:
为什么往年不考就代表今年不会考?
什么样的原因导致我们考试前不复习这个知识点?
出卷老师真的很神?他知道我们哪些地方不会?
问题一:在于对事件的预测出现了问题。有一种预测方法是时间序列预测法,而其核心是根据往年的数据情况来预测下一年的数据表现。而这往往会忽略黑天鹅事件,根本原因在于其统计的方法为归纳法。而归纳法往往是不完全归纳,仅通过近几年的数据进行预测,当然数据越多,可能预测会越准。但依然有可能出现黑天鹅事件。
问题二:考前不复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偷懒、比如心存侥幸,但若存理性角度思考,很可能是性价比不高。从往年数据预测来看,这道题考的概率不大,但如果花较长时间复习,对其他一定会考内容复习不到位,反倒有些得不偿失。
问题三:既然我们的决策是深思熟虑的,为什么依然会认为出卷老师很神,自己没有考好呢?原因在于我们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期望,我们最初的期望是概率,而把概率展现成具体的数据时,由于发生的可能性极小,我们误以为不会发生。而恰恰忘了复习时的策略。也就是说,我们的参考系发生了变化。最初是相对于一张不确定性的试卷,后来是相对于一张自己已经考过的试卷。信息变得更加透明。
由此,疑惑基本解除,那么之后我们该怎么办?
有两种策略:
若资源充足,风险承受能力较差,那么便把资源全面铺开;
若资源有限,则计算概率-期望,计算可能产生的收益,收益/资源,大着先投入。
而此时,我的问题又来了,墨菲定律似乎与二八定律有些联系,你觉得联系可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