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主题|虚实之间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大户人家,新出生了一位小公子,大宴宾朋,许多人都去祝贺。

      有人说,这孩子长得天庭饱满,将来一定拜相封官;有人说,这孩子眉清目朗,将来一定学业有成;有人说,这孩子哭声响亮,将来一定一呼百应,只有一个人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死。

      结果大家可想而知,最后这个人被主人愤怒地赶了出去。

      不管是说升官发财,还是说出人头地,对于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来说,都是虚无的,谁也预知不了将来,只不过说个吉利话,讨主人欢心罢了。而真正说了大实话的是最后一个人,可是他的大实话在那样的境况下说出来,确实不合时宜,被主人驱赶都是轻的,要是我,肯定会打他一顿。

      可见,在特定的环境下,语言的艺术全在虚实之间。在这个故事里,虚言讨喜,实话讨厌,甚至讨打。

      在这里,我并不是崇尚虚言。相反,我是非常讨厌虚情假意、曲意逢迎的。但有些时候,说话是虚还是实,确实需要斟酌考虑。

      另外语言的虚实,有时候还反映在说话者出言时目的的虚实。由此,我想到了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一个片段。乾隆皇帝带着太子、和珅和纪晓岚一起到京郊游玩。京郊有两条河,一条叫沙河,一条叫清河。在游玩过程中。纪晓岚故意提出一个问题:清河深还是沙河深?

      和珅回答说清河深,太子说沙河深。在两个人争论不休的时候,纪晓岚意味深长地对太子说:“太子说了,沙河深。太子,你可一定记住今天说的话。”

      我们看到的实相是纪晓岚在问两条河的深度,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是针对和珅。不管是清河深(清和珅)还是沙河深(杀和珅),都是纪晓岚想要的结果。在这里他就是要借着一个小小的问题,要太子的承诺。

      河流的深浅,是实实在在可以测量的。但纪晓岚的用意不在深浅,他只是虚晃一枪,玩了一把文字游戏,他想要的结果是太子说“杀和珅”。

      编剧就是用语言虚虚实实的表现手法,为我们呈现出精彩鲜明的剧情。

      虚实之间还表现在言行不一致上,比如道德bang架。有的人慷他人之慨,嘴上说起来义愤填膺、情绪激昂,可落到实处,需要他真正有所付出的时候,却白眼一番“凭什么?”,或者直接闭口缩脖子。

      想必大家读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个老人上了公交车,摸摸口袋发现老年卡忘带了。于是对司机说:“我公交卡没带,让我上车好吗?”司机说:“抱歉,按规定,您不出示老年卡就必须投币。”

      几名乘客听到司机的话顿时怒了,谴责司机道:“你这人怎么这么不通情理?人家都说了忘带老年卡了,你怎么还刁难人家?”

      司机说:“公交公司的规定又不是我制定的,我不能违背,只能执行。你们既然这么好心肠,要不替这位老人家把车钱付吧。”

      正义乘客急忙后退:“凭什么让我们替他付钱?”

      你看,有些人就是这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振臂高呼,对他人有无限道德要求,而到了需要他们实实在在身体力行帮助别人的时候,他们却成了缩头乌龟。真章面前,虚实立现。

      其实我觉得,说话做事还是实在点好。当然了,也不能像第一个故事中那位“实在”人,实在得过了头。

      虚实,看似平常的两个字,却蕴含着大学问。小到平时说话,大到外交、军 事等方方面面,都是虚虚实实。或实中有虚,或虚中有实,或虚实相间、相互转换。

      生活不会总是面临大是大非,日常琐事中,我们虚心学习别人,踏实做好自己就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班主题|虚实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