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诗《戏咏病体》鉴赏

戏咏病体


早知不似壮年时,思健身衰且任之。

有幸凋牙防切齿,何忧贫血避高脂。

平生梗直心终梗,少小痴狂老更痴。

廿载三餐糖绝迹,尝甜只是嚼唐诗。

  若问中国诗歌最少的特色和传统是什么,我会回答,是“幽默”。中国诗歌传统,不少来自于儒家的入世,也不少来自于道家的出世,前者如屈原,甘愿陪没落的楚国殉葬;后者如庄子,蔑视一切富贵功名。但在我看来,前者过于厚重执着,后者又过于清淡飘逸。前者和幽默不沾边,后者还不算真正的幽默。

  真正的幽默,应该是以豁达的心态,坦然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艰难困苦,以大智慧把棘手的问题化解得云淡风轻,最终表现出一种从容稳健。如果说我说得太“玄”,那么请看这首诗,这首《戏咏病体》堪称是幽默的“凡例”。

  此诗首联简明扼要,出句概括眼前事实,对句点出自己“不在乎”的态度,这和那些一得病,一到老就惶惶不可终日的态度相差不啻霄壤,也体现出了诗人高雅超俗的一面。

  颔联用调侃的语言,庆幸的态度表达面对衰老和疾病的神情,令人忍俊不禁。掉牙本是老了的标志,在可作者看来,正因为掉了牙,才可以不“切齿”,也就是忘掉仇恨,专留怜爱;贫血本来也不好,可在作者看来,贫血是可以避开“高脂血症”的,其实这里的“贫血”也不妨理解为“清廉”,与其浊富,岂赶“清贫”?

  颈联出句探讨病因,在作者看来,得心梗的原因是因为秉性耿直;对句写性格变化,少年之痴乃专注之痴,老年之痴,乃忘我之痴,但在作者看来,正是前者发展成了后者,这里第二个“痴”一语双关。这种思维在作者看来,有点匪夷所思。

  尾联更发奇想,为自己的“糖尿病”开脱,出句说自己二十年不敢碰甜食,对句却突然说把读“唐诗”权当做吃糖。看似无理,却正是无理而妙,一个“甜”字概括出了唐诗的丰腴甜美,一个“嚼”字表现出仔细咀嚼之态。读罢令人莞尔之后陡生敬重。

  此诗的幽默处在于为衰老和疾病开脱,不惜无中生有,比如颔联“凋牙”与“切齿”,“贫血”与“高脂”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可却被作者牵强地说得跟真事似的。

  总结原因,不惜生拉硬扯,颈联“梗直”,与脑梗无关,少“痴”与老“痴”无挂。却非用“梗”作谐音双关,“痴”作携意双关。

  尾联不仅有幽默,更有对古典文学深沉的眷恋。

  鸡蛋里挑点骨头,“凋牙”太文绉绉,不如索性用“掉牙”。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易老诗《戏咏病体》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