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保持内心的和谐

大多数活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把一切都看淡了,变得淡定从容,豁达通透。

这就像杨绛先生百岁感言中所说的,“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平静的生活,平和地迎接每一天。 但这却是佛学的精髓所在“修心”。

【1】

佛说:“人的心境是没有边界的。”

我们的思想、情感,归纳起来,只是感觉与知觉,它们像流水一样,永远在流,不断地流。就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有一位禅师,在道士的庙观旁边建了一所寺院。

这让庙观里的道士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施法术,每天变些妖魔鬼怪,去骚扰寺里的僧众,今天风驰电挚,明天呼风唤雨,要把和尚吓走。

很多年轻的沙弥受不了,的确被吓走了,但禅师丝毫不畏惧,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几年。

道士的法术都变完了,禅师还是无动于衷。道士们被逼无奈,反而放弃道观,搬到了其他地方。

有人不解地问禅师:“您是怎么胜过法术高强的道士们的呢?”

“我没有什么能胜他们的。”禅师说,“要说有的话,我只有一个‘无’字能胜他们。”

“‘无’怎能胜他们的法术呢?”

禅师说:“道士们‘有’法术,‘有’就意味着是有限、有边、有尽;而我却‘无’法术,‘无’也可以说是无限、无边、无尽。‘无’和‘有’的关系就是不变应万变。”

这就是禅师的心定住了,像海水一样无边无际,自然以“无变”胜过了“有变”。

【2】

佛说:心净则国土净,心平则天下平。

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别人,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坚持做自己。

“平和”二字说起来容易,但真要将心定住,还是非常困难的。

有一个小和尚,总是被师兄弟们说闲话,为此感到非常苦恼。以至于念经时,他的心也总在那些闲话上,而不能专心念经。

这天,他忍无可忍,跑去找师父告状:“师父,师兄弟们老说我的闲话。”

“是你自己老说闲话。”师父双目微闭,缓缓说道。

小和尚又说:“他们瞎操闲心。”

师父说:“不是他们瞎操闲心,是你自己瞎操闲心。”

“我管的都是自己的事啊!师父为什么这么说我呢?”小和尚不解地问。

“操闲心、管闲事、说闲话,那是别人的事,别人说别人的,与你何干?而你不好好念经,老想着别人操闲心,难道不是你自己在操闲心吗?老管别人说闲话的事,难道不是你自己在管闲事吗?……”

师父话音未落,小和尚顿时茅塞顿开。

有人在背后说闲言碎语,我们阻挡不了,但我们对此可采取豁达和漠视的态度。一切就不乱于心了。

只有保持内心的和谐,始终做自己,我们的生活才会轻松自如。

【3】

南怀瑾说:“以佛法来讲,一切生理上的病,多半是不能净心的缘故。所谓心不正,心不净,人身就多病。”

什么是净心呢?就是平常无妄想,无杂念,绝对清净。

像年纪大一点的人睡不着,也是因心不能定。年纪越大思想越复杂,因此影响了脑神经,使大脑不能停下来休息。

有一次,南怀瑾先生的一位老师去找他,忧心忡忡,满面焦虑地对南怀瑾说:“我是实在没办法,才来找你。”

南怀瑾忙问有什么要紧事。老师回答说:“我失眠30年,中西医都治不好,我想学打坐。”

南怀瑾先生回答说:“对不起!为了学佛,打坐可以,为了治失眠,那不行。别人治得好,你治不好。”

“为什么?”那位老师奇怪地问道。

南怀瑾宽慰他说:“你失眠了30多年,还活得好好的,活得比别人还划得来。一般人活60岁,有一半在睡觉,你可以不睡觉,不等于活了120年?这一本万利的事有什么可焦虑的呢?”

南怀瑾转而又说:“失眠不是病,病在害怕恐惧。你内心一直焦虑,结果弄得心神不宁,睡不着。”

老师听罢,舒展眉头,面露笑容, 有所顿悟。

其实,很多病实际上只有三分,是自己心理的恐惧加重了七分。

可见,心清净了,内心没有烦恼,肉体也就跟着清净了。学佛就是修心,保持内心的和谐。

好了,第六课到此结束,让我们第七课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修心,保持内心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