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是北伐,姜维北伐备受争议,而诸葛亮北伐争议较小?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的托孤大业,5次北伐曹魏;而之后姜维掌权后,同样选择了北伐,甚至发动了11次北伐战争。

但是,为什么姜维北伐饱受争议,诸葛亮北伐却得到很多人的赞同呢?

其实,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诸葛亮的“名人效应”。

大家一提起三国,诸葛亮是绕不开的话题,再加上《三国演义》和后世王朝为了宣扬忠君思想对他大加赞赏和夸大,使诸葛亮在蜀汉的影响之大,对后世的影响之大,不是姜维所能比的。

人们有个习惯:正面人物做的事基本上是正面的,哪怕“副作用”很大也是能够得到理解的;负面人物做的事大多是负面的,哪怕是“正作用”也会被贴上“别有用心”的标签。

姜维不属于负面人物,但诸葛亮却属于正面人物,诸葛亮的“名人效应”直接让他的北伐带有“正面”的性质。

在很多人看来,诸葛亮北伐那是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的遗业,是为了”消除奸佞“、”兴复汉室“,是忠臣的不二选择。

如果诸葛亮考虑到蜀国疲弱,没有进行北伐,反而是有负先帝重托,并非忠臣良相的应有选择。

而姜维就不同了,姜维并没有诸葛亮那样的光环,也没有受到托孤重任,在不少人眼里,他似乎更应该考虑蜀汉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一味的北伐。

除了这些之外,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取得的成绩差距也是两人得到不同评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成绩不同。

诸葛亮几次北伐,虽然最后都因各种原因功亏一篑,但在战争中还是有不少成绩的,比如占据曹魏的阴平、武都等,斩杀曹魏大将张郃、王双等人。

但是,姜维北伐的成绩就逊色很多,11次北伐,3胜3败5平,几乎是白费力气,对蜀汉的国力消耗非常严重。

姜维的战绩逊色,北伐行为饱受争议,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姜维的“被动”北伐。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失去了有力的“约束”,宠宦官,朝中也逐渐被奸臣把持。姜维曾想除掉受宠的宦官黄皓,但是刘禅不同意,姜维和黄皓也互不相容。

黄皓多次想夺去姜维的兵权,这样就容易加害他。姜维当然知道兵权的重要性,保住兵权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率军出征,这也推动了姜维不断北伐。

但是,这种目的下往往准备不足,再加上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迅速,后继无人,这也直接影响了北伐的成绩。

而北伐对国力的消耗,反而加速了蜀汉的灭亡,姜维北伐也因此颇受争议。

诸葛亮与姜维相比,名气和历史定位不同,局势和北伐取得的成就不同,他们北伐得到的评价也不同。

所以,诸葛亮的北伐被描绘成尽“先帝遗业”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而姜维北伐却因消耗了大量国力备受争议。

对此,大家怎么看?

国事如家事,历史也是现实,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喜欢历史的朋友随手关注津城沐雨,更多有趣又有用的历史知识,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三国志》。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同样是北伐,姜维北伐备受争议,而诸葛亮北伐争议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