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 - 写数据 - standAlone(5)

概述

    了解完session建立过程以后,我们接下去应该了解的就是zookeeper的读写两个过程,这里的标题之所以增加standalone模式,是因为大家知道zookeeper在集群模式下的写入必须要考虑到数据的最终一致性过程,但是因为时间问题暂时只能对standAlone场景下的读写进行分析,这篇文章主要对于写进行分析。

    其实看过《zookeeper - session建立(4)》的情况下,对于这篇文章会看起来非常快,因为基本上写数据的过程在session的建立过程已经提交了,无非就是client端的报文发送过程、server端接收报文后的处理过程。

    client端的处理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的,server端我们按照 PrepRequestProcessor -> SyncRequestProcessor -> FinalRequestProcessor的数据流进行分析就可以了。逻辑其实也非常清晰的。

client-发送过程

    client端的处理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我们已经建立了session连接了,所以基本上就是发送报文三部曲:1、组装报文;2、发送报文;等待响应。这部分都比较简单,所以就直接贴源码解释了。


报文组装

说明:

    发送报文的简单三部曲,依次是生成RequestHeader、生成CreateRequest、提交报文。


发送报文

说明:

    基本上就是发送报文的步骤,最后我们通过queuePacket将报文发送出去,并通过packet.wait()操作进入到等待时期。


发送的核心点

说明:

    基本上这里我们看到了packet被放入到了outgoingQueue当中,并唤醒sendThread进行数据发送,这里涉及了一个selector.wakeup的操作挺有意思,可以去网上搜下关键字。


sendThread执行发送过程

说明:

    基本上就是从outgoingQueue当中获取报文并发送出去,最后就是对于业务请求就会将package放置到pendingQueue当中。


server-接收过程

    最简单的模式就是standalone模式了(参考ZooKeeperServer类,没有实现replication)。下图展示了对应的流水线。它有3个request processor:PrepRequestProcessor,SyncRequestProcessor和FinalRequestProcessor。

standAlone下处理逻辑

    PrepRequestProcessor接收client的请求并执行,产生一个事务作为处理结果。执行一个操作后产生一个事务的处理结果,结果会直接反馈到ZK的data tree上。事务数据被附加到Request对象上。注意只有会改变ZK状态的操作才会产生一个事务,读操作不会产生事务,Request对象也不会附加事务数据。

    下一个request processor是SyncRequestProcessor。它负责持久化事务到磁盘上。本质上是把事务按照顺序append到事务日志上,并每隔一段时间产生快照。后面的文章会更详细讨论事务日志和快照。

    最后的processor是FinalRequestProcessor。当Request对象包括一个事务时它会改变data tree。另一方面,还会读data tree,返回结果给client。


server-1

说明:

    核心点在于readPlayload()进入server端的处理过程。


server-2

说明:

    继续跟进readRequest()函数。


server-3

说明:

    开始提交任务,进入PrepRequestProcessor函数。


server-4

说明:

    具体进入提交任务,这里的firstProcessor就是PrepRequestProcessor,做的操作就是提交任务到submittedRequests当中。


server-5

说明:

    PrepRequestProcessor开始进行处理,从这里开始看出来server端处理任务是一个个串行进行处理的。


server-6

说明:

    通过pRequest进一步跟进。


server-7

说明:

    创建事务的request对象,内部逻辑各个字段的意思没深入研究。


server-8

说明:

    进入SyncRequestProcessor开始操作,将任务提交到queuedRequests队列当中。


server-9

说明:

    SyncRequestProcessor中通过queuedRequests当中取得任务bi9ng添加到toFlush开始操作,具体的就是flush操作。


server-10

说明:

    这里将取得的任务提交到FinalRequestProcessor进行处理。


server-11

说明:

    进入本地的处理事务的逻辑当中。


server-12

说明:

    继续跟进创建事务对象。


server-13

说明:

    创建zookeeper的Node对象。


server-14

说明:

    创建dataNode并保存到dataTree对象当中,同时触发所有关联了这个path的watch事件。这里基本上包括触发当前path的所有事件,以及path对应的parentPath的child变更事件。


server-15

说明:

    这里将全面触发回调事件。


server-16

说明:

    通过io操作通知了client操作。


client-处理response过程

    整个处理响应报文的处理过程,我觉得需要关注的就是在发送报文的时候我们把报文放置到了pendingQueue当中,然后报文回的顺序和进入pendingQueue的顺序一致的,也就说server在处理报文的时候应该是串行的。

    还记得咱们发送完报文之后进入了package.wait方法,这里我们也看到通过notifyAll进行唤醒。

处理响应报文的入口

说明:

    这里是处理响应报文的入口函数


顺序处理响应报文

说明:

    这里是处理响应报文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是先从pendingQueue当中获取了待响应的报文的,最后在finishPacket当中处理响应过程。


完成响应的处理

    说明:

        这里的过程其实主要是我们关注两个重点,一个没有callback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不watch,另外一个是有callback的,就是我们开始watch。

        这里我增加一个单独的watch回调的段落进行讲解吧,这里只需要记住我们把package放入到eventThread当中了。


处理回调事件

说明:

    核心的关键点在于理解整个zookeeper的回调事件具体的处理逻辑,后面会写一个watch的添加和回调过程,不过这里需要理解的就是watch是一次性触发的。


参考文章

ZooKeeper学习之server端实现的基本骨架

ZooKeeper学习第六期---ZooKeeper机制架构

你可能感兴趣的:(zookeeper - 写数据 - standAlon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