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是斯蒂芬•盖斯创作的“微习惯”系列作品之一。本书介绍分析了完美主义的定义与危害,并为完美主义者提供了22种实用的解决方案,告诉他们如何变成更快乐、更健康、更高效的不完美主义者。
本书作者斯蒂芬•盖斯是个天生的懒虫,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从2004年起在美国各大自我成长类网站上发表了许多篇文章。2011年,他开始运营自己的博客,为读者提供自我成长策略方面的建议,目前他的作品已被翻译为17种语言。
1、什么是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主义的原因是什么?
完美主义者凡事都追求十全十美,对各种细节吹毛求疵,他们往往无法接受任何有瑕疵的东西,且对完美有一套自己的标准,通常是这三个维度:情境、品质与数量。第一个维度是追求情境的完美,即完美主义者会对做事的时间、地点要求很高;第二个维度是追求品质的完美,即完美主义者往往对事情的结果有着近处病态的追求;第三个维度是追求数量的完美,也就是做什么事都要用数字来量化,而且结果一定要达到预期的数量。
人为什么想要追求完美主义,这背后的深层原因作者在归纳了3个原因:第一,自卑、缺乏安全感,作者认为,内心自卑、缺乏安全感的人常常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越是看不起自己,他们对自己就越是苛刻,所有的据点和错误都被他们无限放大,于是他们就陷入了消极认知的死循环,更加不敢面对息的不完美。这也导致他们一直活得小心翼翼,不敢出错,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凡事孝做到完美,外界才会给他们更高的评价,而他们也能从中获得一些虚假的安全感。
第二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少父母为了孩子变得更优秀,对孩子管教严苛,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那么他们从小就会对自己有一套高标准,长大后也会处处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追求完美的习惯。
第三人因素是学校教育的影响。现在应试教育的习惯是用分数衡量学生的优劣,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分数上。越是应试教育中的成功者,这点就越突出,他们叫是给自己强加了一个高标准,把这个标准看得非常重要,认为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是成功。
2、为什么我们要接纳不完美主义成为不完美者?作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接纳不完美主义有助于我们提高行动力,告别拖延症。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在做事情的时候或多或少会犯一些错误,只不过我们一般人氏了就错了,改正就好,而完美主义者会常常为此感到痛苦不安。他们一旦预设到中途可能会失败,干脆就彻底放弃,久而久之他们就养成了遇事拖延的坏毛病。
第二,接纳不完美主义有助于我们调整心态,更愿意接纳和善待自己
越追求完美的人,精神压力就越大,因为他们不容许自己出一点点的小差错,所以做任何事情都十分谨慎。而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状态,就很容易让人陷入抑郁,甚至危及生命。生活中那些完美主义者都有一种“永不满足”的心态,如果长期陷入这样的思维禁锢,你就很难过好自己的生活。
第三,接纳不完美有助于我们提高亲和力,人缘也会因此变得更好
当一个人表现得过于完美时,往往会让别人觉得不好接近,因为太完美了,就会失去真实感。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能接纳不完美的人往往人缘更好,因为他们的心态更加包容开放,他们不会对各种细节斤斤计较,让周围的人倍感压力。
3、究竟怎么做才能打破完美主义的束缚,成为不完美主义者呢?
1)适当调整自身预期,用新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就是说,你要学会降低预期,不要总是给自己过高的要求和期待,只要你是积极乐观地面对自己的生活,保证人生的整体基调是向上的就好。
2)通过调整姿态,有效提升自信。作者在书中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小窍门,就是“假装自信”,当你觉得自己不太自信的时候,就假装自己底气十足,只要装得像,装得久,总有一天会真的变得非常自信。
3)打消顾虑,提高行动力。因为完美主义者在做事前往往有很多顾虑,他们担心事情的走向并不像自己期待的那么完美,针对这个问题,作者建议大家在做事前,不妨把如何达成完美结果这个问题放在一边,先考虑清楚最好的结果、最糟糕的结果,那就赶紧行动吧,最坏不过如此了,而且结局极有可能比这强多了。
4)学会自我关怀,善待自己。完美主义者处处吹毛求疵,渴望尽善尽美,这种心态让他们对大多数事情都不满意,他们习惯自我批评,不断地苛责自己,从而导致惯紧张甚至崩溃。而自我关怀意味着你要停止自我批评的习惯,如果一件事让你觉得很糟糕,你就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刚才在心里说了些什么,然后记录下来。你要试着了解自我交流的过程,然后来化解批评自己的声音,用友好亲切的方式梳理财对自己的恶言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