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前言后记摘抄

教学的内在复杂性与教师所面临的外部景观,超负荷要求真的会快速变化损耗或拖累我们。我们真的有必要教导自己认识自我。

当学生年复一年地充当教育的被动者,他们把这种被动性带到工作场所就毫不为奇了。在学校时他们所学到的就是闭口不言才安全,他们没有学到敢于说话、挑战错误才是保持神智健全的康庄大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因为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有意无意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表达,表面上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赶上了教学进度,但实际上损害了孩子的自我感知和倾听习惯,变成充耳不闻的人。

探索“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是本书的核心问题。我执着于“谁”的问题,因为它在探究教育改革问题中显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径,一种优秀教学永远需要的重获内心世界资源的小径。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强烈地需要它——但我们已经重建的教育却通常未及那遥远的理想——我们可捕捉到的任何踪迹都是应着手探索明白的。通过开放而坦诚地宣讲它,独立或合作地为其付出,我们能够更充满信念地为学生服务,提高我们自己的幸福感,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帮助教育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光明和生机。 

“探索教师生活的内在景观”使我们复归本性,扎下根基,重获新生,再面对我们生活的外在景观。当我们真正全身心投入感召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就能再一次把我们的心献给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学校,以及我们的世界——一个冷酷无情、只想向发自内心的受惠慈悲恩典的美德低头的世界。

我们更多地了解了自我独特性,我们就能学到展示而非掩饰自我个性的技巧,优秀教学则从中产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特色,你对自己有深深的自我认同感,你的教学与你的生命才能有内在的连结。如果你的教学能和你的内心有默契,那教学会经常带给你惊喜。而当你一味地学习他人的经验,甚至生搬硬套,不顾自身特色,你在课堂上会找不到感觉,会觉得人课分离,那样的课堂,自己累,学生也累。因为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是自我认同的,是能把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和教学结合,是能够在课堂上勇敢地展示自己的。

个人与其专业不能分离,不管是在黑暗还是在充满阳光的日子里,“我们都要教导自己认识自我”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严重挫伤教师士气,是只关注量化衡量而轻视真正意义之思维模式的不可避免的后果。认识自我与认识学生和学科同等重要。但是我们很容易忽视了自我,站到了学科专业知识背后,让学生觉得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离得很远。我感悟到,真正的师生关系是我和专业知识融为一体,而在老师眼里,即使量化上没够到“优”的学生,也是闪着不一样亮光的未来之星。他们不是掉队,而是可能更适于走另一条路向未来。——讲评课上优点尽可能展示点评,很多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听到自己的作文片段,哪怕是一两句话,对于他们来说就够了,因为那代表着老师认可。

“自我并非有无限的伸缩性—它既有潜力,也有局限。如果我们所做的工作对我们来说缺乏整合性,那么我们自己、工作以及我们共事的人都会受到损害。”在书中甘地提到了“体验真理”。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在体验、尝试中去了解自己,去为自己选择生命意义的方向,体验是要冒险的,只有我们保持了开放的心态,才有勇气接纳和觉察自身的完整与不完整。

帕尔默说:“教学是通达灵魂的镜子”

帕尔默也说:“记住我们是谁,就是把我们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复我们的自身认同和完整,重获我们生活的完整。”

应该去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去宽容他人,关注他们,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课堂上节奏稍微慢一点,等一等,不要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沉默,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回归儿童,回归课堂,慢一点,再慢一点。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

只有当我们愿意更深入地反省那些使我们受伤害的动态过程,我们才会对我们的身份有深刻的认识-直面教学中不成功的案例,是洞悉教师内心的非常重要的方法

复盘可以帮助我们延长思考时间,就可以找出更多不同的方法。就像下棋一样,不同的想法会产生不同的可能性啊,也会衍生出不同的后果。从当初只有一个选择变成了会有三个、五个选择。

直面教学中不成功的案例,是洞悉教师内心的非常重要的方法

可以期待未来平等对话越来越多,是个过程性追求。悦纳当下的不足,然后慢慢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勇气》前言后记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