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妈妈用“猪队友”来形容爸爸。
为什么要称他们为“猪队友”呢?来看看他们做的这些事:
帮忙哄孩子睡觉,自己先睡着;
带孩子玩,更像在玩孩子;
孩子翻箱倒柜,不关他事;
妈妈出门前孩子白白净净,再回来时,孩子成了灰土包;
什么是猪队友?就是帮不上忙,还要添一把乱的那种。
所以很多妈妈,宁肯自己辛苦带,也不要爸爸帮忙。
就像我一个朋友说的,她出去了一小会,回来家里就跟打劫了一样。玩具全部被倒出来,撒的满地都是,名副其实的叫帮忙10分钟,收拾1小时。
我自己也经历过“猪队友”的倒忙,让他帮忙照顾女儿睡觉,结果他跟女儿玩枕头大战,玩人体荡秋千,玩躲猫猫。原本平时10点前入睡的女儿,越玩越兴奋,12点才安静睡着。
有时候想想,与其让爸爸帮忙,不如自己上手,要轻松的多。
不过呢,也正是我们对爸爸的这种“偏见”,错过了很多孩子和爸爸疯的机会。
去年我考一个级,需要花时间看书学习。所以带女儿的事,脱手给了爸爸。
每天我在桌上看书做笔记,就听到客厅那边传来爸爸和女儿欢乐的笑声。
我有时忍不住,会过去看。有一次看到他们父女两竟然在玩翻跟斗,那种把女儿放在膝盖上翻跟斗的运动。
我第一反应是,天啦,这太危险了,万一摔到怎么办。
涌到喉咙口的话,又吞回去了。我站在那里,看女儿翻了几个,她好像玩的很嗨的样子,不停的要求再来一次。
爸爸大概感受到了我的担心,转过头给我使了个眼神,大意是让我去忙,别管他们。
还有一次,是春节我们出去散步,路过一个露天游乐场,有滑梯、海盗船、攀岩。
外甥看两个姐姐玩的高兴,蠢蠢欲动。
小姑子担心滑梯太高不安全,不让外甥上去。小姑爷却坚定地告诉外甥:“儿子不怕,爸爸会接住你”。
原本有点犹豫的外甥,听到爸爸的话,像吃了定心丸,头也不回的去爬了。
从滑梯落地那一刻,他笑的眼睛都不见了。
这两年,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说爸爸带大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到底有多优秀?我们并不能预判。但透过孩子当下的反应,从他们的脸蛋上,我们能清楚的看到,被爸爸陪伴和妈妈陪伴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女人心思都比较细腻,照顾孩子更是可以做到无微不至。
但我们缺少爸爸的粗放和力量。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爸爸是力量的代表,有爸爸陪伴的孩子,他们会吸取到勇敢这一品质。
不过,就当下的家庭陪伴情况,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
原因,要么是忙于工作,要么当甩手掌柜,要么停留在摸摸孩子脑袋的层面。
想起演员成龙曾经出过一个糗事。
有一次,她老婆有事走不开,让他去接儿子房祖名回家,结果成龙跑到小学去接,等半天也没见着人。后来才知道,儿子已经上中学了。
“我不是一个好爸爸”,这是成龙在自传里的肺腑之言。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成龙忙于电影事业,错过了儿子最关键的陪伴期。只可惜,时光易逝,房祖名已长大。
就如辩手颜如晶在《奇葩说》里说的这段话:
“连续剧你不看,可以补,但是孩子的人生是补不回来的,你不看永远都看不了了。1到20岁的人生你没有看之后,以后你就再也不能看了。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观众。”
如果你不想在孩子的成长中留有遗憾,或许从现在开始,你可以这么做:
告诉孩子的妈妈,你们的粗放,不是放纵孩子,是在帮孩子释放他们的天性。
孩子不需要干干净净,甚至可以在地上打滚玩,只要不触及到安全,一切都没问题。孩子也不需要过度保护,要相信孩子,有接受挑战和学会勇气的力量。
尽可能的多回家吃饭。饭桌容易给孩子家的温暖,有你在,孩子会更心安。
没事少玩手机,多陪孩子玩。爸爸的多巴胺分泌要高于妈妈,天然的会玩,喜欢游戏。所以你比妈妈更适合陪伴孩子,用你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多和孩子疯一会。
不要拿工作当借口。时间挤挤总会有的,别人陪伴1小时,你不跟他们比,和自己比,每天陪孩子半小时总可以吧。如果一个人一天连半小时的时间都挤不出来,那只能说明他的工作方式有问题。
作为妈妈,我们也应该给予爸爸更多的鼓励,让他们有信心带好孩子。
爸爸之所以成为了“猪队友”,不是他们能力不足,更不是他们偷懒,而是我们用严厉的标准,将他们降低到了“弱鸡”。
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在给予孩子母爱时,我们也要考虑孩子父爱的获得。
妈妈学会放手,爸爸才能从“猪队友”变成“小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