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心理治疗读书笔记--第一章

略过序言,直接开始第一章。

这一章主要介绍“主体间性”相关理论、术语及基本概念,并从实践角度展开讨论。

主体间理论的基本假设:人们对自我的感知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人类对自我的感知是主观体验的一部分;特定场合下,人所意识和感知到的全部信息和意识之外的全部内部内容统称为主观感受或主观经验。

人自出生后就开始的与外界的各种联系,人的能力、性格、早期抚养者的关系以及生活环垸的好坏互相影响、共同作用,经年累月,人与外界的互动就形成特定的“模式”。"模式"是人感知自我与世界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主观性、特异性。

主体间性的理论指导的咨询、治疗就是以“关系”为背景探索来访者和他人互动的特有“模式”;这些模式是形成当下感受的基础,也是新的组织方式(在咨询申获的新的经验的组织方式)的原型。

弗洛伊德将性和攻击本能视为人的基本动机;  现代关系理论学派将“关系的创建和维持”视为人类基本动机;  自体心理学和主体间理论认为动机只能从现实体验中产生,人类动机(进食欲、性满足、依恋等之大动力系统)的终极目的:提高、维持、重建自我统合感);人们满足欲望和需求的方式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经验。

情感、感情:当下的感受和情绪;主观性;呈“唤起”的心理状态。情绪是自身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反映,是一种心理状态的信号;情绪+感知+信念+思维等元素=当下的感受;情绪引导我们寻求  需要的满足+保证安全感+基本生存,在经验形成中十分重要,是主观感受的重要内容。主体间理论更注重感受和情感。

情感对人的主观经验具育组织作用。当下体验是早期“婴儿与抚养者互动模式”的重复,早期已经在与抚养者互动中体验过了。

本书开篇和第三章部分内容在主体间背景下,阐述情感的产生→调节→整合;以情感为主线讨论理论和治疗(咨询领域、目的、方式)。

咨询领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体间性心理治疗读书笔记--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