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19-还淳

第十九章 还淳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释义】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韩老师的讲解】     

        第十九章和第三章一样,令老子背上愚民的恶名,其实这是误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只有抛弃这些聪明智巧,对人民来说才是最大的福音。“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不要提倡仁义,你一提倡,大家觉得那个东西做起来很难,太高了。他做到了孝慈,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个才是大家应该有的状态,不这样做才不正常,你一提倡,不就不正常了吗?“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大家都不追名逐利,当然这是个理想状态了,这样让投机取巧之人无以可为。“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这三者是“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是说这三者作为制度来讲、章程来讲还不足,不能够用来治国,还得找到正确方向,让大家思想精神有个归宿。“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人生两种方式,要么你做加法,不停地增加增长,要么做减法,有时候我们的欲望少一分,私心减一分,其实幸福也多一分,这两个是殊途同归。说白了就一句话,返朴归真,让大家的心都回归于简单而朴素。

        至老子之时,虽礼崩乐坏,然标榜仁义者、标榜智慧者、标榜各类人才者,纷纷摇唇鼓舌,蛊惑人心。老子冷眼旁观,看穿这一切这文化的虚伪本质,并认为这虚伪的文化还腐蚀了淳朴的人民,激发了他们对“奇物”的欲望,乃“乱之首”,必须抛弃这种文化,并提出一种乌托邦思想——使人民同这种文化隔绝。

        老子是深刻的,又有点天真。隔绝是不可能的,这招也不绝。但做减法——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还是针对时弊的,还有第三章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也是这个道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19-还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