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东坡传》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读这本传记之前,对苏东坡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儿时课本中那几句朗朗上口的诗词,此外便一无所知。读完这本传记后,他所经历的坎坷起落,他的超然豁达,他的才华横溢,他的诙谐幽默,还有他的吃货本质……所有东坡气质一一跃然纸上,似乎让人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东坡先生,鲜活地行走在他的时代里。

苏东坡少年时考进士一举成名,得到了欧阳修和宋仁宗的赏识。初入仕途,却相继经历母丧妻丧父丧。待丁忧回朝,等待他的是变法与党争。虽辗转四州,政绩斐然,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最终深陷“乌台诗案”。死里逃生后,谪居黄州,耕种东坡,超然洒脱。元祐年间太后摄政,东山再起,从犯官一路高升到礼部尚书。虽知难而退,独修一身,晚年却仍然躲不过一贬再贬流放岭南的命运。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纵观苏东坡的一生,起起落落,饱经磨难。但细看他的诗词,却少有怨怼之声,更多的是洒脱与释怀。谪居黄州他写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被贬惠州时写的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常作岭南人”,流放儋州时写的是“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样无问西东,豁达一生的苏东坡谁人不爱!

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爱他”。林语堂先生把他对苏东坡的喜爱淋漓尽致地倾注在这本传记里,写出了一部享誉文坛,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四大传记之一的伟大作品。然而,仅仅有喜爱是不够的。一本优秀的传记,还必须“要对资料有翔实的考证,对是非善恶有透彻的看法,对资料的剪裁去取,写景叙事,气氛对白的安排上,全能表现艺术的手法”。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之所以伟大,我想就是做到了这些要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东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