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拥有安全感

无戒学堂IP营打卡第78天,2548字,累计96780字

现在,许多家庭基于生活、工作上的种种原因,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只好把孩子寄放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代为照顾,或是干脆把孩子送进托儿所里,直到晚上下班才接回来。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孩子们享受着物质生活上的极大丰盛,无论是吃的、穿的,还是用的、玩的,都是最高级、最昂贵的,但另一方面,孩子们却又困惑于精神世界的无助。毕竟,父母没有时间高质量陪伴孩子,也就没有了走进孩子精神世界的能力,家里的老人或托儿所的老师,也只能尽最大努力照顾着孩子的身体,而孩子的心理需求总是被忽视。

或许父母有千万个理由对孩子说:“我辛辛苦苦工作赚钱,还不都是为了你好?”但孩子并不懂这些,他们只会质疑:“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多陪我一会?为什么他们不懂我的想法,也不理解我的感受?”

很显然,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很多父母所做的事情,不仅没有让孩子体会到被爱的感觉,反而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一丝伤痕,让他们承受着被忽视、甚至被抛弃的感觉。其实,父母们也很委屈: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为什么孩子就不能体谅一下父母呢?

其实说白了很简单,今天的孩子,精神世界更加细腻、精微与敏感,对于这样的生命,怎能用过去那种落后的育儿方式来养育和教导呢?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他们从小不愁吃穿,更渴求的是生命的滋养、心灵的关注,是父母与自己发自内心的生命联结。只有满足了这些精神层面的需求,孩子才能感受到真切的归属感,从而逐渐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

但有多少父母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并能很好地满足他呢?

或许,我们只有经历了发现自己、探索生命的过程,才能学会用新的视角观察这个时代的育儿方式,才能发现并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探索更适合孩子生命成长的育儿方式

对于孩子而言,最需要的不是大把零花钱,也不是家里有豪车别墅,而是由父母和家庭给予的,不可或缺的安全感与自我价值感。

先讲一个故事,一位妈妈觉得孩子太黏自己,甚至让自己上个厕所、换件衣服的时间都没有。但随着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她发现,问题的根源其实在于自己的婚姻出现了问题。

随着丈夫在公司的职位越来越高,他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总有忙不完的应酬和事务,这让这位妈妈感到不安,她变得越来越黏自己的丈夫。而这一切又都被孩子看在眼里。仔细想来,孩子黏着妈妈的状态,不正是妈妈黏着丈夫的状态吗?

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敏锐的感知力,当妈妈的内心变得忐忑不安时,孩子的内心也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因为妈妈是照顾孩子生活的、最重要的人,如果妈妈是不安的、慌乱的,孩子就会担心生活失去保护。面对这样的不安,孩子唯一的选择,就是更紧地抓住妈妈。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的那样,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对父母的心态是:“你是我的,完完全全是我的。”因为他太弱小、太需要被照顾,太没有安全感了,所以他必须借助父母无条件的爱,获得面对世界的内心力量,去应对今后的成长之路。

了解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后,这位妈妈做出一个新的决定,那就是给丈夫空间,也给自己和孩子空间,当她不再那么黏着丈夫时,反而惊喜地发现,丈夫回家陪伴自己和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多了,而孩子也没有那么黏着自己了。

无论是丈夫、孩子,还是这位妈妈自己,都从家庭中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获得了一种内心稳定而充满爱的力量,这种力量让父母和孩子都受益无穷。

除了安全感之外,自我价值感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良好的自我价值感,会让孩子呈现出一种健康的人格状态。只有自我价值感高的人,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而不会盲目崇拜,不会过度期待,更不会消极对抗。

但从最初获得父母的认可和接纳,到自己有客观的自我认知,再到可以坦然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建议,自我价值感的建构,需要孩子用很多年的时间来完成,而父母应该做的,就是及时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

有一个九岁的小男孩,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总是喜欢否定自己,还经常对妈妈说:“我觉得自己是班上最笨的孩子。” 妈妈发现了这个情况,及时与男孩谈心,她对孩子说:“爸爸妈妈都发自内心地欣赏你,也真切地感受到在你身上有无数的优点和美好。不管你的成绩怎样,爸爸妈妈都相信你、支持你,也爱着你。”

后来,这个小男孩变得更自信、更活泼了,他开始欣赏自己,也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了,后来,他的成绩甚至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了。

这个小男孩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很低,就容易产生抱怨、固执、对抗的生活态度。反之,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很高,就会表现出充满活力、富有爱心、真诚勇敢等优秀品质。

对孩子来说,爱到底意味着什么?

说了这么多,让我们来看看,对于孩子而言,来自父母的爱究竟意味着什么?什么样的爱,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

先讲一个故事,涵涵和妈妈在餐厅吃饭,突然,旁边桌上传来了哭声,原来是一个小男孩惹恼了他的妈妈,那个年轻的妈妈愤怒地对孩子喊叫:“你给我走开,我再也不想看见你了!”而那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无助地哭喊着:“妈妈,我错了。”但他的妈妈冷着脸,丝毫不回应孩子的哭喊。

看到这一幕,涵涵的情绪也有点低落,他问自己的妈妈:“妈妈,如果那个小男孩就是不走,最后会怎么样?”妈妈意识到,涵涵正在想象自己身处那个小男孩的处境,于是她回过头来,看着涵涵的眼睛,认真而柔软地说:“别的妈妈我不知道,但若是你,我一定不会走。”涵涵听完,把头埋在妈妈怀里,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你看,这就是孩子感知爱的方式,不是通过道理和情绪,而是透过感受去体验爱。当父母读懂孩子的心时,孩子也就收到了父母的爱。

孩子的成长过程,正是建构内在世界的历程,而来自父母的爱,是孩子与自己内在世界进行联结的基石。只有当父母真正了解和领悟孩子的心,才能把自己的爱传递给他们,从而与孩子产生共鸣。

如果父母能将自己的内在生命打开,去体会和感受孩子的心,不做任何评判,只是聆听、观察和接纳,那么,爱就会从你的心里汩汩流出,带着这样的爱与孩子相处,父母就会赢得他们的信任,而生命与生命的联结也就自然产生了。

有了这样的爱,孩子就会更加确定自身的价值感,就会拥有更加完整的自我,这,才是父母能给予孩子最珍贵、最重要,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的东西。

孩子的安全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父母,所以身为父母的大家,需要更加的注重孩子的安全感,多跟孩子沟通,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让孩子拥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