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还只问月薪多少,可以说很失败了

公众号id:gh_d74c4d28db3d

欢迎关注


大概两年前,几个同事吃饭时聊到工作话题。其中G先生说:“超过30岁去找工作还只问月薪多少,说明基本快到瓶颈了。”

图片发自App

这话说的,还怎么做朋友了?!

“不难理解啊,”G笑呵呵地说,“单纯从报酬看,如果你有议价的资本,股权总得要些吧?再从高些角度看,公司的机遇和空间必须有足够诱惑力吧。”

当时被全桌人diss坏了。因为知道的是,彼时G先生离职“待业”近半年,连工资都没有好么。而不知道的是,他一直持有前东家的股份,2017年前东家股票价格翻了80%,同时引入资本融资,前景大好。

前几天又约饭时,一走进电梯我们就看到一个招聘广告:

图片发自App

  相视一看,百感交集。

其实,从认定“一心得扑在工作上”的员工,到如今集万千调侃于一身的中年人,我对收入的看法早已被颠覆了。

1

当你发现工资碰到天花板时

前公司有个项目团队,三个程序员工作之余折腾了一个手机应用小软件。公司内部有创新奖机制,觉得这小东西挺有意思就花了8万元买断,让原程序员们继续优化产品。

每人拿2万多元,其乐融融。

谁曾想,该项目一路开挂,联合周边形成完整的产品链,用户数从几千人、几万、几十万…直至累计破千万。成为公司主营业务带来的营收姑且不论,最终衍生平台套现的价格,是9位数。

有些人觉得,极端情况而已,公司运气好踩中了呗。

可是,仅仅如此吗?

绝大部分的偶然中都参杂着必然。所谓运气,多半在合适的环境、合适的关系上,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那三位开发的月薪不过涨了几千,如我一位同学经常戏谑自己,“代码写得再牛逼,我们也是码农。”

但凡打工阶层,提高工资兜兜转转只有两条路:

第一、增加工作时长。

第二、提高单位时间劳动效率。

二者均简称,贩卖时间为生。

这几年我有个感觉日趋明显:工作年限越长,工资的天花板越触手可及。以前觉得是保障,现在看着像陷阱。

加班到凌晨两点的上班族,和楼下摆烧烤摊到两点的小贩没啥区别;

做5份兼职的老张,和只有一份正职的小明,本质一样;

码字狗一篇文章千字千元,不见得比100元/篇时轻松。

只要收入与劳动时长挂钩,境况多数都是:有汤无肉(当然,不否认汤多些肯定也是好事儿)。

2

什么决定了你的收入

知乎上看到网友给的一个答案:收入分配的要素按照优先级排序应是:风险>资本>劳动。

嗯,品味了下,能解释周围诸多现象。

首先看劳动。

前面提到,以劳动换取收入是最稳妥、却也没太多想象力的事。打工者的所有风险大部分转移给老板。眼前的风和日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同事说,等自己当老板才体会到,做员工简直享受。他每次看到送水工过来换水、员工多跑几次厕所,胸口都一阵抽动:一声声的马桶冲水声,那都是金钱哗哗流逝的声音啊!

说到底,打工者将风险连同创造的价值拱手相让,仅从台面上领取肉眼可见的一小块奶酪。没错,工资可帮你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可无法带去你更远的海阔天空。

再看资本。

什么叫资本? 同样收益5%,A有1万元,每年可得500元;B有1000万,每年净赚50万,这就叫资本。

不少朋友喜欢问,月薪3千时该怎么理财?——先安心挣钱。说好听些“收入尚有空间”,说实际些,眼下再怎么理财都只能用4个字形容:杯水车薪。如同把硬币扔进大海,连零星浪花都翻不起来的那种。

本金不够多时,不要寄希望于资本的力量。

最后看风险。

去年底,某女影星和嘻哈歌手引得一波波吃瓜群众围观,还被扒出投资了包括乐视影业在内的8家公司,群众又借着感慨:明星真大方,一出手投资就是几千万。

事实上,杨幂、黄晓明、范冰冰…越知名的演员,投资占他们的收入板块越大。

肯定嘛,躺在家靠着股权让账户翻番,相比三伏天戴头套、三九天扮清凉,简直不要太轻松。

徐峥拍的《泰囧》票房收入12.4亿,但他仅拿了4000万导演费(还包括光线老板送他的),而拍《港囧》时他成为大老板,通过一系列运作,使得电影上映前就已获得纯利润1.5亿元,卖出票房分成后依然可获取收益。

好吧,扛风险的人,才是最终大口吃肉的。

3

利用风险和资本,并非天方夜谭

有人认为,这两个词,对工薪族而言就是吊在驴子眼前的胡萝卜。

咳咳,过于悲观啦。上帝虽没打出一张均富卡,我们却能尽力打好手中的牌。

你问,普通人如何驾驭风险?

我觉得“驾驭”算后话了,能看重风险足以赢了大部分人。再细究,许多人并非“不看重”,而是当手里筹码有限时,风险承受能力着实高不起来。

对他人而言的毛毛雨,到你头上就倾盆大雨,你只好继续囿于normal模式。

高风险承受能力,背后一定站着超过一般人的某种(或某几种)资源,不管你是很有钱、很聪明、人脉够广、看人够准,皆可形成hold住风险的缓冲垫。

你又问,那普通人如何积累资本?

最可行的,资源兑换。

你有能力,就将能力充分展示发挥,进而变现;

你有时间,就请踏踏实实用时间换钱;

你有独家信息,那更该抡起锄头好好挖掘,信息不对称至今仍稳居价值链上游。

凡人你我,没几个能像思聪老公一般直接跳过贩卖劳动力阶段,大多数还得依靠不同维度的聚沙成塔,凑足本金,再用换来的钱切换模式继续赚钱。

穷不怕,最怕,又穷又懒又笨。这真没辙。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是对风险、资本、劳动在人生不同阶段起到的作用,下得最佳注脚。

看上去挺大道理,可当你尝试以“风险>资本>劳动”分配收入时,会发现,看似空洞的经济规律变得栩栩如生。而在切换路线、初尝到小果实后,整个人也会积极很多。

一种良性循环,就这么开启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30岁还只问月薪多少,可以说很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