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百二十九|领导力与新科学

最早听闻这本书,还是在混沌大学APP听李善友教授大课时知悉的,当时李教授开列了自己的读书书单,其中在必读的书目中就提到了这本书,他自己在讲课时也提到了本书的一些核心观点,其实,在我看来,本书的核心观点很简单就是世界观转换的问题。

从牛顿机械论世界观,到如今转变为新科学时代的量子,混沌,系统,分形等世界观,虽然观点简单,但是你要真转换起来,却是比较难,这一方面需要自己保持好奇心,愿意接纳新信息量的涌入,另外一方面还需要一定的科学常识,比如什么是分形?

但更难的是实践行为与思维观念匹配,如果你真的将自己的世界观转换了,那么你的日常实践行为是不是能够相对应的转变?这个也需要自己知行合一,不仅知得,更能证得。

关于本书的导读,个人科学常识有限仅简单将书中提到的新科学世界观的概念简单提炼出来,并弄清楚其基本定义,再加上作者在本书中提到的将新科学的世界观转换为领导力的一些重要观点给提炼出来。

第一个思想要点,复杂系统和混沌科学告诉我们,在团体和组织内,如何创造让个体表现自我的条件。生命系统告诉我们应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成长起来,同时又不失我们固有的特征。

量子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在关系中,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每一种关系都可以创造出新的事物,因此可以说,我们总是新的。新科学告诉我们,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的生命系统。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只能相互依存而无法独立存在,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即便那些人与我们相距遥远。

第二个思想要点,作者的成长经历与作者关注从新科学的角度看领导力,也存在着密切关联。他14岁时,渴望成为一名太空生物学家,每周提着沉重的天文学课本,乘坐纽约的地铁去海德天文馆上课,这使得其生物学功底十分扎实。

到了大学,其选择的专业是生物学。但是,在碰上高等化学之后,生物学的学习经历也就结束了,随后,其转向更具不确定性的社会科学。

第三个思想要点,作者把这些新科学世界模型拿来,并不代表,你就可以直接拿来用了,因为这只是一个启发点,启发自己内省,并结合组织实践慢慢变化,只有自己结合作者提到的这些世界观参与组织实践中,才能慢慢生长成你理想中的样子。

第四个思想要点,新科学与牛顿科学的一个最大差别是:前者关注整体,而后者关注部分。新科学对系统的认识不仅着眼于系统整体,而且十分关注这些网络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那当我们从这样的视角来看系统时,就会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里面的各种联系和现象都不能简化为简单的因果关系,也不能通过孤立研究各个组成部分再来解释总体。

比如在量子世界里,关系才是决定万事万物的关键要素,那这个亚原子粒子,只有与别的事物建立关系时,才能生成和被观察。它们不以独立的“事物”形式存在。

又比如:任何开放系统都有能力对变化和无序状态作出反应,在更高的组织水平上重新组织自我。无序状态是一个关键角色,它对系统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它可以推动系统进行自组织,并建立新的形态。

再比如:科学家都认为秩序和形态的生成并不需要通过复杂的控制,而是仅仅应用少数几个指导原则就可以了,这些原则可通过个体的自主训练而实现自我复制。

不论是大型的生态系统,还是小型的微生物群体,所有系统的存在与发展都是基于几个主要原则进行的。这几个主要原则规定了系统的总体特性,与系统内的个体都拥有高度的自主权。

在作者看来,在组织里面,组织的愿景和价值的作用就像“场”一样,是一种不可见但真实存在的力量,它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第五个思想要点,“自创生”。“自创生”是生命为了变化、发展而进行创造和更新的基本过程。生命系统是包含大量过程的网络组织,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对其他所有过程产生影响,整个网络以相互合作的方式进行自我创造。

对于这个概念,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生命系统创造出自己,另一方面它将适时地改变己以保持生存;当有机体感到变化是保持自己生存的唯一途径时,变化就将旋即发生。

另外一方面,在更大的关系网络内,每一个生命体都能保持自身的特征;反过来,这一关系网又直接影响到其特征的形成。每一个生命都以单独的实体存在,但它同时又是整个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自创生告诉我们,所有的生命体都能够“通过与系统内其他生命体的相互作用创造出自己”。

第六个思想要点,“耗散结构”。所谓耗散”,其意味着损失,是指能量逐渐衰减的过程,而“结构”则表示实际的秩序,也就是说能量衰减的耗散活动是建立新秩序所必不可少的。

耗散并不会导致系统的消亡。在系统放弃现有形态的过程中,耗散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系统重组为新形态的目的是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散结构理论告诉我们,无序可以成为新秩序的源头,成长往往起源于不均衡,而不是平衡,以及带来灾难的消极因素;相反,它们可以更有效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

那类比到组织管理中,我们担心的大多数事情,如解体、混乱、纷争等,都无需视为将给我们带来灾难的消极因素;相反,它们可以更为有效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

所以最好是把领导理解为一种行为,而不是一个角色。我们永远需要领导者。但是,究竟哪类领导者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第七个思想要点,牛顿机械的宇宙观应用到组织管理工作中,就是强调实体结构和众多组成部分的重要性。若干责任组合在一起形成功能;若干人员组合在一起形成角色。林林总总的组织管理图描述这个机器是如何工作的:共有哪些部分,谁适合放在哪里,谁是最重要的零件。

量子力学世界观,有两个要素需要注意:第一,如果基本粒子彼此相互作用或与观察它们的科学家互动,“事物”便会改变自己的形态和特性。

第二,双重特性——有时是位置,有时是动能,有时是粒子,有时是波,有时是质量,有时是能量——这一切都取决于它们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和对环境的反应。

那所以在组织管理中,第一,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建立的关系才是关键所在,因为系统影响个体,而个体又决定着系统。

正是相互关系创造了当前的现实,至于哪个潜能会变成现实,则取决于人、事件和时间,人不再是可预测的,而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在不同的地方,我们都是不同的人。

第二,组织中的权力是由关系生成的能力。”这是一种依赖关系而存在的能量。我们不需要任务描述,而是要学会如何推动过程,想方设法建立关系,并维护其成长与发展。

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倾听能力、交谈能力、尊重彼此的个性,因为这些是强化关系所必不可少的,所以要将原来花在详细计划和分析上的时间用在建立组织环境上,以便让人们明确目标,要确立一些规则指导大家如何团结协作,让大家成为优秀的观察者、学习者和合作者,只要不断地参与,就会有巨大的收获。

第八个思想要点,“场”。在量子世界里,空间不再是“空”的,人们认为空间充满了场,是不可见的、非物质的影响力,是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我们无法见到这些场,但是能观察到它们产生的效应。

场已成为解释“超距作用”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超距作用”是指一个物体在没有接触另一个物体的时候,就能引起后者的变化。

“场”的概念在组织管理中,有助于你对组织生活中某些难以规范化的方面进行管理。例如,愿景是指组织的目标和方向,可以把它当作场来看待。

但请注意建立愿景是在创造力量,而不是构建一个空间;是在创造影响,而不仅仅是设定一个目标。我们需要高度的一致性,既要有一致的信息,更要有一致的行为。愿景必须渗透到组织的各个角落,以达到影响所有员工行为的目的。

也可以从场的角度看组织,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组织的特征和目标;把自己的真实意图表达出来,在言行上实现比以往更高程度的一致性;确保每个人都置于这个场的影响之下,确保随处都可获得信息。对愿景的描述要传播到组织中的每一个员工。

每个人都要进行阐述、澄清、思考和建模等工作,让整个空间都充满着我们所关注的信息,这样,一个强大的场就建立起来了。在场的影响下,组织呈现为一致的、威力无比的形态。

第九个思想要点,在量子世界里,你看到了什么,它就是什么,其次,宇宙是人类介入的产物,在这里,查找某种信息的行为引发了这种信息的显现。同时,我们也因此而失去了观察到其他信息的机会。

所以在惠勒看来,整个世界就是人类不断介入的产物。通过观察,我们不但创造了现在,也创造了过去。是观察者的持续关注,才揭示了现实中的每一件事。当我们在选择对事物某一方面做实验的同时,我们往往忽略了事物的其他方面。

在这里,作者从中获得的对组织特性的启迪是参与、主人翁意识、主观的数据。

第十个思想要点,生命系统或者说自组织系统,是开放系统,它们要与环境共生存,这些系统之所以被称为是“开放”的,是因为它们具有不断从外部环境吸收能量和对外输出熵的能力。

它们不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对能量的耗散视而不见。它们不追求平衡,恰恰相反,开放系统维持着一种非平衡状态。只有远离平衡,开放系统才能够变化和成长。它们通过与外界环境的开放交换,获取自我生长所必须的一切。

其次,当环境发生变化,并且系统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时,系统总是根据与自身相一致的原则进行改变,这也就是自组织系统的行为特点:保持自身生存和进行自我繁殖。

它选择通向未来的路线,要保证与它曾经的形态相一致,正是系统要保持自身生存的需要,才导致其成为与过去不同的新系统。生命系统的改变都是为了保持自身生存。

对于组织管理而言,第一,有意去寻找可能威胁到组织稳定性并使其偏离平衡的信息,并通过开放实现成长,第二,如果一个组织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它就能够灵活地应对环境变化。

第三,有效的自组织离不开以下两个关键要素:清晰的同一性意识和自主性。在组织里,如果人们在清晰组织同一性的指引下,通过自参照过程实现自主决策,整个系统就会有很好的一致性和力量。

第十一个思想要点,信息。首先,任何生命都是通过信息将自己组织成一种形态的,生命系统的结构是不稳定的,整个生命就是一个不断组织信息的过程。

其次,一个系统若想保持活力,就必须不断地产生信息;世界若想不断发展,也必须不断地产生信息。如果没有新的信息产生,或者信息仅仅是对现存的一切起保护作用,那么,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消亡。

对于组织管理而言,可以将组织信息比喻为大马哈鱼。只要把组织建设成为完美的溪流,信息(大马哈鱼)将流向它该去的地方,它会逆流而上,游到可以产卵的地方。

组织的工作就是要保证溪流的清澈,这样,信息就可以顺畅地流动。最终的结果是:数不胜数的新想法和新方案。

第十二个思想要点,分形。分形是无处不在的,从自然界的云、河流、山峦、植物、部落的村庄,到我们的大脑、肺脏和循环系统等——都是分形,它们在更小的尺度上复制着某种基本的图案,在分形中,重要的是特征而不是数量。

其次,所有分形图案都是通过个体的运动而产生的,所遵循的是少数几个简单的规则,同时个体可以自主决策。随着时间的流逝,简单的原理和规则,再加上自主行为,就可以产生复杂的结构。

对于组织管理而言,第一,所有的组织都具有分形特征。在任何组织里,无论是底层工人还是高级职员,都存在大量的自相似行为,这些自相似行为确立了这个组织的模式。

第二,简单的指导原则具有强大无比的威力,指明方向的愿景、现实可行的价值观和组织信念等为数不多的几个自参照思想,有助于帮助个体规范自己的行为。

所以,领导者的责任首先是建立这些准则,然后是帮助组织遵守这些准则。其次,领导者需要让追随者知道事情的本源,并帮助其探索事情的深层次意义时,并最终找到“意义”。

第十三个思想要点,整体论思维。对于整体,我们可以通过深入观察部分来认识整体,我们在分析部分的时候,并不是把它们看作孤立的个体,而是认为它们正在参与整个系统。

对于我们正在研究的事物来说,它的存在正是依赖于所有其他事物的存在,也就是通过观察系统对局部的影响,我们就能够达到认识整体的目的。其次,现实就是通过我们的参与并建立关系而产生的。

对于组织管理而言,第一,如果一个系统运转不良,恢复良好状态的方法是:在其内部建立更多联系。若想让系统变得更强大,我们就要建立更强的关系。

第二,我们要把握清楚组织的最重要特征是什么——我们是谁?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如何进行团结协作?其次,我们要不断获取新信息——我们还想了解哪些情况?到哪里获取新信息?

最后,我们要打破传统的界限,与系统内的所有人建立联系——还需要哪些人参与进来,同我们一道工作?组织管理弄清楚这些,方便信息流动并产生链接。

第十四个思想要点,作者希望本书能从从最基本的世界观层次上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其次,希望我们用新科学的思维方式,主动参与,积极介入现实,因为从量子力学来看,万事万物都取决于背景条件,也就是此时此刻它与周围环境所建立的关系,那我们介入了,就会生成不一样的现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导读一百二十九|领导力与新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