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亦知亡国恨

近日我看了一部名叫《金陵十三钗》的电影,感触颇深。影片讲述的是1937年日军侵入南京,发生在一个教堂的故事。随着轰轰的炮火声,整个城市变为一片废墟。尸骨遍野,空气中弥漫着炮火和血腥味...... 影片由一个女学生的回忆展开,以黑白色调呈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纯正的南京话带着我们走近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部影片并没有大肆渲染战场上的景象,而是着重刻画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代入感较为强烈。开始是一场激烈的枪战,为了掩护女学生逃跑,李长官放弃了军队的出城机会。尽管敌我力量悬殊,但中国军人并未退缩。他们用自己的身躯绑满炸药,前赴后继地与敌人同归于尽。学生一边跑,一边转过头看在硝烟中的士兵。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眼神的交流,但这已经包含了太多太多。李长官将女学生落下的鞋悄悄地放回教堂,他并未逃离而是躲到教堂对面的废墟,只为保护学生的安全。在傍晚时分他布置好手榴弹,及时救下书娟,将敌人全部吸引过来。在面对死亡的最后一刻,他露出了让敌人都害怕的笑容,坠楼的瞬间,炸药“轰”的一声全部引爆……


图片发自App

影片的男主角——美国殡葬师约翰,一开始我挺讨厌他的。感觉他眼里只有钱,醉酒,爱美女。但到后来,他保护学生的行为又深深打动了我。当日军冲进来疯狂搜捕学生时,他化身成神父,掩护着身后的女学生。大声说着“This is a house of the Lord!”,义正言辞地控诉着日军的暴行。他出门找到豆蔻和香兰后,为了安抚大家的情绪,便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她们是被流弹打死的,并没有受多少苦。途中他放弃了和朋友一起离开中国的机会,毅然决然的留了下来。在异国他乡能将自己的性命致之于不顾,这种大爱与善意令人敬佩。前后的反差令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我觉得影帝贝尔将这个角色转变过程诠释的很好。


图片发自App

其中最惊艳的场景当属秦淮河女人们款款走进教堂的刹那间。美丽的旗袍,精致的妆容,婀娜的身姿。仿佛丝毫未受战乱影响,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尽管她们之前与学生争吵,但在逃入地窖时,玉墨坚持为学生们留下入口。当学生们被迫轻生时,她们的一句“别怕,姐姐替你们去。”她们当然知道这一去将面对着什么,但就像玉墨所说的别人都说商女不知亡国恨,我们今天就要证明一下自己,女子也能做出轰轰烈烈的事来。没错,正是这些风尘女子所散发的人性之光保护了孩子们的安全。临走前她们高兴地让约翰为自己化妆,因为从未试过学生发型而像小女孩般的欢呼雀跃。其实这正是她们内心所渴望的,她们的无奈与苦楚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的一曲绝唱《秦淮景》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曲里唱的是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吴侬软语,煞是好听。仿佛外面的废墟瓦砾、残垣断壁都是假的,教堂外依旧是世外桃源。商女不唱国就不亡吗?她们其实也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我想她们坐上敌车的瞬间,应该是人生中最美的时刻。她们就这样穿上学生装去了,从此杳无音信。约翰说她们的工作是有关爱与恨的,只是她们的爱恨比常人要多罢了。


图片发自App

我最喜欢的是豆蔻和乔治这两个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让人印象深刻。豆蔻为了给病重的浦生弹琵琶曲,不顾危险跑出去想拿回琴弦,却惨死在回来的路上。从她和浦生的交谈中可知,她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心性的善良。而乔治作为教堂唯一的男学生,一直谨遵教父的嘱托,保护好女学生。从一开始说着不太流利的英文与约翰争辩,到最后说服大家,头顶假发男扮女装,替女学生去参加宴会。即便知道这一去将会面对死亡,他也未曾有过丝毫犹豫。


图片发自App

影片最后约翰成功地将车开出了南京城,那脏兮兮的车窗后面是逐渐湿润眼眶。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即便出了南京,她们之后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呢?战争让我们唏嘘,这段历史值得我们铭记。要以史为鉴,永远不让悲剧重演。

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女亦知亡国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