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童《八月日记》

一.达生、日记和猫头.

达生是一个初中生,学习成绩不错,有得三好学生的能力,也能很快的写出作案手法,作文写的也很好,够机敏,能瞧出警察在吓唬他,当然也有着所有孩子都还有的童真、稚嫩、不成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害怕。

达生是一个不成熟的孩子,性格,行事都不成熟,而如何纠正这个孩子的行为,或者说如何去引导这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小说中,苏童隐隐约约的给我们暗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孩子成长的方法。

一种是学校的教育,一种是达生所生活的整个大环境。

学校的老师很多次给达生的作文打一百分,这是个好老师,他知道鼓励孩子,达生也知道老师在鼓励他。达生没拿三好学生老师甚至还找他谈话,可见老师对达生有很大期望的。然而老师所代表的方法是呆板、僵硬的、微弱的、不足轻重的。

“东风劲吹,红旗飘扬,祖国山河一片灿烂。”达生在派出所写的日记很滑稽,第一句话就是歌颂祖国,日记的内容完全是达生捏造出来为了歌颂学校、歌颂国家。达生似乎不知道日记要写什么,也不管自己也没有撒谎,只是说,“这是暑假作业,写日记,日记都是这么写的”我不晓得苏童是不是在暗示当时整个社会的教育,我想应该不是,也“不敢”,只能说学校的教育对达生来说就是一种盲目的完成,孩子没有自主的意识,“都是这么写的”。

另外一种大环境的方法是野蛮的、幼稚的、冲动的,是街头的。

“叫什么?”

“鼻涕。”

“没问你的绰号,自己的名字都记不住?”

“李达生。没人叫我大名,他们都叫我鼻涕,连我爸妈都叫我鼻涕。”

绰号、三好学生会被猫生嘲笑、达生和猫生去城墙看人办事、猫生怂恿、达生冲动的证明……这些所有的一切注定不是一个好的成长的环境,而学校所代表的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微不足道,“他的游泳裤是用两条红领巾拼接而成的,还在往地上滴水。”,小说的后面说“他以为这个混帐孩子迟早还会落在他手里,但奇怪的是审讯员以后再也没见过他,也许正如他自称的那样,他不是一个小流氓。”,也许他不是个流氓,李达生看不起流氓,他做了更大的事,他当了“英雄”,所以他见不到李达生了。


二.警察和调查者

当象征着正义、公道的警察义正言辞的想为自己的受害者讨回公道,惩罚那些违法犯罪的犯人的时候,受害者像责怪一样,仿佛再说“我们没受害,我头上的伤是我自己打的。”人民的警察能说什么呢?看起来好像李达生倒是警察了,用石子对一男一女惩罚了。

“她是新风理发店的理发员。”“他是一家大型企业的中层干部,一看就是那种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人。”很滑稽,很真实。


三.“过去很多见”

小说的最后,苏童借着老林的嘴说,“是呀,这种日记过去很多见,没什么奇怪的。”我不知道这个多见是指像达生这样调皮的孩子很多见,还是像城墙下偷情的男女很多见。很多见是一种状况,一种大环境的缩影。


最后,苏童的很多小说里都在写一种力量,那种力量是猫生——让李达生对人仍一块大石头,那种力量是让受害者不敢报案的原因,这种力量太强大了,我承认无论是在李达生那个年纪,还是我现在这个年纪,这种力量都在无时无刻的约束着我、盯着我,又是甚至威胁着我、怂恿着我、强迫着我……

很多次我也扔下了那块不该扔的“石头”,那很多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苏童《八月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