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意义感的时候,我们在谈“归属感”

根据Emily Esfahani Smith的研究,现代人容易迷失在追求快乐(happiness)的过程中,追求单纯的快乐如同渴了的人去喝海水,后果是越喝你会越渴。这一刻你买了一件衣服,获得了即刻的满足,下一分钟满足感就开始减少,也许还没有等到衣服穿到要洗了,满足感就清零。然后怎么办,你不得不再次去买新的衣服,更时尚的那种,更昂贵的那种,更方便在朋友圈摆拍的那种。 

所以,问题在哪里?Emily告诉我们,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快乐,更重要的,我们需要意义感(meaning)。而当我们说到意义感,其实有可能在说归属感(belonging)。

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年,服饰上的logo越做越大了,以前也许只是简单的商标,羞羞答答地缝在某一个角落里,现在的logo是大大方方地作为一个装饰印在在胸前,背后,袖子,或一个特别扎眼的带子之上。所以,我不是仅仅穿着Adidas的羽绒服,我属于Adidas的粉丝团了,清楚地表明这一点,让我有了一种归属感,或者说意义感。

归属感就是你属于一个群体的感觉,某个品牌的消费者是一种归属,更大的归属感来自于家庭,公司,教会,和各种团体。有一些团体只是看你属于谁,反对谁,拥护谁,比如“某某优越的种族”,“某某派别”,“某某大师的徒弟”,这些归属感效果来的猛,带给你速效的意义感,但很遗憾,这种感觉比较廉价,而且会加剧群体分裂,仇视甚至人类的灾难。

而另一种的归属感关注的是“你是谁”,它没有那么浓烈,但是延续时间很长远。我对于归属感的认识,最早是属于某个“部落”的安全感,直到有一天我回母校,我才发现归属感包含其他的东西。同学们聚会聚会在母校的广场上,那些宿舍楼突然看上非常地矮小,图书馆到食堂之间的距离突然变的非常近,和旧日的记忆不同了。我连日的阴郁情绪突然一扫而空,上学时的是是非非,那些不如意的,尴尬的,甚至不堪的记忆都被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取代了。我曾经的喜怒哀乐都转换成了一种静谧而愉悦的深层次的体验。在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爱这个地方,我属于这个地方。它不一定给我带来呵护,它可以给我带来平和,而这也许就足够了。我很少说我是某某学校毕业的,我没有以它为荣,当然也不以它为耻,我只知道生命中的一部分在它这里,我很感恩。

属于一个公司,会带来意义感吗?这个我在前文“打工人如何面对慌张的“间隔年””中讨论过。职业给我带来了归属感,失业确实剥夺了我的归属感,所以当时我感到生活毫无意义。在那个时间点,我太关注我是不是属于一个公司了,而没有注意到我也属于一个大家庭和一个小家庭,所以再次开始工作之后,我会刻意地小心不把所有的归属感都放在工作这一端,而是留意我的各种责任和归属,承担自己的责任,感恩自己的家庭,重视与家人和朋友的连接,等于给自己的意义感上了几层的保险吧。

这个也符合Emily Esfahani Smith的研究,高价值的归属感关注的是群体人和人直接的连接,而这个连接的核心是尊重与关爱。希望你已经拥有了这种意义感!

 ------------------------------------------

12月13日 于平行宇宙A18

你可以点击作者名字访问其他平行宇宙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们谈论意义感的时候,我们在谈“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