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真正发生之教师在后

              ——《日常教学的情调》读书感悟

一直以来,我们强调的教学无非就是两种观点:以教师为主体或以学生为主体。这两个观点好像都各自走向了一种极端。

读《日常教学的情调》中卷,文质老师告诉我们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在前,教师在后”。这种课堂蕴藏着一种开放性,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双方相互激发,产生创新。这种课堂的特点有:

一、给学生自主权

课堂里的真实的问题,不是教师事前都可以预设的,而是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基于学生自身生发的。在我们的平常教学中,几乎所有的重难点都是在备课时按自己的意愿确定的。上课时,就按照教案从头到尾讲,讲完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奥苏贝尔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里70%以上的问题,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弄明白了。但我们在课堂上还是按照原来的条条框框教,实际上是难以培养出有想象力、有创造力、有高度质疑力的学生的。这也就是书上所说的“低端学习”,就是所谓的跟随者的学习,是“我教你学”的学习方式,其学习更多的是为了跟随教师的进度,这样的学习也可以被称作复制型的学习。既然这样,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听课不认真、开小差也就十分常见了。所以,我们要尽可能交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自我解读文本,从个体经验出发对知识进行“再创造”。

二、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以语文学科为例,课文里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开放地去解读,去复述,甚至去表演。这样课堂就真的成了一种教育生活。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就会有可能提出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见解,最终大家也会获得多元的结果。

三、教师在后

在课堂中,教师往往应该是站在学生后面的,对学生起的是一种鼓励、支持和保障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具体的指导与帮助。当然,这样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首先,需要老师提前对学生可能会有什么需求要有预想。这不仅要求老师对学习内容有充分的了解,还有对学生也要有充分的了解。也就是既要备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其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求教师能够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和疑惑。弗赖登塔尔说,对学生来讲是新奇的东西,对教师而言都应该是知道的。要做到这样,教师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我们要更新观念,努力让学习真正发生,让生命获得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学习真正发生之教师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