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到今天,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不同的时代反映了不同的建筑观。
刘松茯教授作为建筑教育学方面的一名资深中国学者,撰写这本《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并按照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三个不同时期对外国建筑史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归纳和解读。
1,首先,建筑是一种时代气息的表达。
建筑与时代的关联十分密切,脱离了时代,建筑的生命力也就枯竭了。农业社会,建筑是手工艺产品:工业社会,建筑是机械化产品:信息社会,建筑是高科技产品这是对外国古代社会以手工业为主导方式、近现代社会以机械化为主导方式和当代社会以高科技为主导方式的建筑观的不同解读,以表达建筑与各自时代主导元素的密切联系。
2,其次,建筑是一种思想理念的表达。
农业社会的建筑体现的是朴素的思想。以帝王崇拜、人文主义宗教神学和世俗精神等为代表的思想是主导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等不同时代和地区建筑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工业社会的建筑体现的是简约的思想。它代表了机械化大生产时代的审美法,“装饰就是”、“少就是多”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信息社会的建筑体现的是复杂的思想以高科技为主导的当代西方社会,一些前卫作品表达了建筑师探索新时代建筑发展之路的革新精神,这些作品体现出一股新的感觉化思潮:以感性表象压倒理性本质:以突出的个性表现压例普遍性的整体原则:以感官的直接性压倒概念的抽象性。
3,第三,建筑是一种技术手段的表达。在外国建筑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的建筑基本风貌反映出技术与形式的制约关系,在农业社会,技术服务形态,在古希后,梁柱体系服务于围廊式庙字,在古罗马穹顶技术服务于万神庙,在中世纪,骨架春服务于天主教堂等,二者的关系显示了农业社会建筑形态的决定性因素,在工业社会,技术支撑形态,技术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根本;建筑大师们以对技术的崇拜来表现建筑,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统一,钢框架与玻璃慕墙是密斯·凡·德·罗一生的追求,他所开创的玻璃摩天楼一经出现就风世界,在20世纪50-60年代曾主宰了世界上1/3大域市的天际线,在信息社会,技术主导形态,在当代西方,强大的技术支撑使各种稀奇古怪的建筑都能够顺利地建造起来弗兰克盖里的“破碎后的整合”、扎哈·哈迪德的“动态构成”、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的“结构式建筑”等,都是在技术的保障下得以实现的。而诺曼·福斯特、理查德·罗杰斯、和伦佐·皮亚
诺等人更是直接将原生态技术升华为艺术技术。技术强大的作用力在当代西方建筑中愈来愈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重。
4,第四,建筑是一种生成方式的表达。形式与功能这对既统一又对立的因子,在不同的时代也同样表现为不同的制约关系。在农业社会,形式决定功能。形式是西方古代建筑的强因子,表现为视“建筑即艺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等观念为时尚。功能的从属地位使得一部西方建筑史表现出了极强的风格史倾向。
在工业社会,“形式追随功能路易斯·亨利沙利文的这句名言清晰地表达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生成方在的问建中,直接论述了动对形次的制的性,现代主义是一方位的建筑革新运动,剑锋直指西方以折中主义为代表的复古思潮重形式轻功能的设计思想。为此,他们所设计的建筑突显了功能的决定作用,形式只不过是功能合平逻辑的反映在信息社会,形式脱离功能。1960年,罗伯特·文丘里首次发表了他的著名论著《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这本被视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简言的小册子提出了三个主要的观念,其中之一就是强调建筑功能与形式的脱离。
一些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将建筑分为“功能构件”与“非功能构件”,“主体功能部分”和“非主体功能部分”,刻意地在建筑上表现外加的各种装饰解读外国建筑史还有其他方方面面。
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会有不同的观点产生,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实在是太丰厚了,任何个人都无法给予全面的解读。
这是一本广大建筑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教授和学习外国建筑史课程的参考用书。也是相关专业的学生备考硕土研究生,以及注册建筑师的参考用书。
刘松茯教授游历了12个欧洲国家,到过60多座城市作建筑考察并拍摄了数万张照片。2005年秋对美国的十几座城市进行了为期40天的建筑考察,拍摄了万余张照片。
刘松茯教授在十几年的教学中,始终关注着两个重要的宗旨:其一是拿过来,其二是放回去。拿过来是看,看建筑,看看它们都是什么。放回去是将这些建筑放回到它们所存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进行研究。拿过来是看史实,放回去是做理论。拿过来看史实容易,放回去做理论很难,拿过来是归纳,放回去是解读。
这是一部融记古今的外国建筑史,它跨越了几千年的时空变幻和社会变迁。为中国人学习与研究这样浩瀚的历史建筑科学学术材料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术资源。
我是李廿廿,爱读书,正在进行1000天读1000本书计划。不知道1000本书读完会变成什么样,1000天后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