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的故事【190】 海淀苏州街

海淀的故事【190】 海淀苏州街

小留流第304篇    

   我们聊过了京西稻的前世今生,再来聊聊海淀的苏州街。

   乾隆皇上站在畅春园门前,望着眼前的滚滚稻浪,陶醉在青山、绿水、田园之间,心中那叫一个痛快,都说海淀亚赛江南的鱼米乡,寡人何不趁着这大好的心情,到江南走一遭,倒要看看,比一比那个更美?好么,这个想法一出,可就收不住喽,一下子拉开了乾隆六下江南的序幕。

   乾隆十六年(1751),第一次下江南,乾隆的老母亲跟随前往,皇太后当时已年近六旬,又是第一次离开紫禁城,等她看到江南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眼睛可就不够使喽,满脑袋的热闹、满眼的漂亮,比紫禁城好玩多了,险一险没把老太太乐坏了。回来后不但乾老留恋苏州热闹的街肆铺面及物产风俗,老太太更是念念不忘美丽的江南和风土人情带来的舒爽心情。

   乾老是谁呀?整个一个大孝子,为了让皇太后欢心,乾隆二十六年(1761)以祝贺圣母七十大寿为由,仿照江南街景,从万寿寺开始一直向北修了一条步行街,进入海淀镇然后去往畅春园和清漪园。这条街修的那叫一个漂亮,两边都是苏式建筑和铺面,绵绵延延长达数里,取名“苏州街”。并从苏州请来商人在此经商,整条街遍布江南风味的店铺,人们仿佛置身于江南繁华小镇。从此,皇太后每当想起江南时,就会来此一游。

   乾老一家,有住圆明园的,有住畅春园的,如果从紫禁城来海淀的园子,我们之前聊过,走陆路是出西直门、北下关、黄庄、经海淀南大街到畅春园。如果走水路,就要搭乘大船走那条千年古长河,不管是在绮红堂大船坞还是乐善园上船,要在长河上岸,进万寿寺小憩片刻,再走苏州街进海淀镇,回家完了。

   万寿寺始建于唐朝,原称“聚瑟寺”,明万历五年(1577),改为“万寿寺”,主要收藏经卷。清朝顺治、康熙继续修缮万寿寺,到了乾隆建造苏州街的时候,更是二次把万寿寺重新装修了一番【如图】。

   话说这一天,又是响晴白日的,乾老一家下了大船稍作休息后,一行众人出了万寿寺,一路向北。人们前呼后拥,簇拥着皇上和皇太后游逛苏州街,街面上哪个热闹哦,吹糖人的、捏面人的、炸糖耳朵的、卖驴打滚的,还有卖乐器的、理发的、刻字的、焊洋铁壶的、锔盆锔碗的,这不是苏州街,这是海淀西大街,甭管它那个街吧,反正大家兴高采烈一路走、一路聊,猛抬头发现前方不远大道中心,矗立着一座二层大庙,有所不同的是这座大庙背对着苏州街。一行众人看到大庙的背影,高兴的是手舞足蹈的,知道要到家了。

   这座二层大庙就是坐落于海淀镇南端的“倒座千手观音庙”,倒座庙是也,这庙有两大特点:

一个,人们从万寿寺沿苏州街北行去海淀,这二层大庙是进入海淀镇的标志性建筑,过了大庙就是进入了海淀镇。

二一个,就是这大庙背对着苏州街,所以乾老他们看到的是大庙的背影。这座庙宇坐南朝北,面朝海淀镇,正对着“清华园”,即后来的畅春园,这座“倒座千手观音庙”,在老百姓口中,曰:倒座庙。

   观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大菩萨之首,是我国百姓最崇奉的菩萨,信徒最多,影响最大。观音菩萨端庄、慈祥,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各地供奉观音的庙宇众多,几乎所有观音寺庙都是坐北朝南的,显示着观音菩萨的公正、廉明和威严。但个别特殊地方的观音庙是坐南朝北的,称为“倒座观音庙”

   为什么观音菩萨要倒座呢?客官若问个中原由?

请听下回分解


2020年6月9日星期二  小留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淀的故事【190】 海淀苏州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