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琐忆‖“筢菇”往事

在寿光,我们把窝窝头叫“筢菇”。用玉米面蒸的叫“棒子筢菇”,用地瓜面蒸的叫“地瓜干子筢菇”,用小米面、豆面等掺和蒸的叫“米筢菇”,用高粱面蒸的叫“红筢菇”……


小时候吃的最多的还是“棒子筢菇”和“地瓜干子筢菇”。


棒子面筢菇颜色“焦黄”、发散,一馏再加上“哈水”一泡,更是散的一塌糊涂。咽下去的时候还“拉喉咙眼子”。


“地瓜干筢菇”通体黑亮,“表皮”粘手,还有一丝丝的甜味,虽说模样难看,总的来说不算难吃。短暂的吃过“红筢菇”,虽说吃过几次,但印象极深!因为拉出来的屎都是红的……由此可见“红高粱”是真红啊!


那时候下午一放学,手里拖着筢菇,筢菇眼里填着咸菜,肩膀上背(或挎)着篮子,去坡里拔草喂猪,要是拔的草多了猪吃不了,那就晒起来,磨成“草面子”,草面子也就成了猪的过冬口粮。


上学时老师讲了个故事,说是外国人的生活水平就是高,吃进馒头大小的食物拉出枣核大小的屎来,人家的食物有营养,都吸收了。咱们呢?吃进去一个大筢菇,拉出来的还是个大筢菇!一句话!筢菇是没有营养的废物。长大后,生活好了才知道,发现也没少吃,也没少拉。而且现在还不约而同的摸起了粗粮……唉!我才恍然大悟!那个讲故事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大筢菇”!


除了窝头模样带眼的筢菇之外,还有一种类似“锅贴”的筢菇,我们叫它“烀筢菇”。和面、添水、烧火……“目量”着火候差不多了,把和好的面团(棒子面)“粘”在锅上,按成“饼子”的模样,蒸熟后就成了“烀筢菇”。在寿光,判断“筢菇”熟不熟有句俗语“热气顶着笆,就熟了筢”。寿光人把屋顶叫屋笆,意思就是蒸筢菇的热气到了屋顶的时候,筢菇就熟了。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在我的老家,“烀筢菇”还有另外一层意思,用巴掌打人就叫“吃烀筢菇”。比如孩子不听话,大人就说了“想吃烀筢菇啊是咋!”孩子一听就知道什么意思了。再“反蹬”估计就要“巴掌烀腚”了。


比如最近沸沸扬扬的河南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掌掴济源市政府秘书长、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翟伟栋的“掌掴事件”。用在我们老家那就是,“张战伟打了一个烀筢菇,翟伟栋吃了一个烀筢菇。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情琐忆‖“筢菇”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