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料之外的庆典


我编辑外训总结的此刻,距离问对培训结束已经过去了十一天。以往培训总结都是在回程的火车车厢里完成,趁着脑子里的东西还热乎的时候。这一次不同,是因为培训结束,紧赶着迎来了毕业旅行,和一群热情活泼的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就耽搁了。也好,这次索性就不趁热打铁,也不去翻阅笔记本,也不刻意用力回想,就在这种冷却状态下,写下那七天留给我的最深的感受。


大家都说,这次问对培训非常水,没有什么干货,全靠我们成员撑场。我由于第一次参加,自然没有这么大的水感,虽然确实是时间安排得太宽裕,课程太少,不丰富。有个别老师讲的,似乎太高深,听的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然,让人昏昏欲睡。但是,我一直奉行苗苗老师说的那句话:只要上路,就会遇到庆典。这次来问对遇到的庆典,绝非我预期的。


庆典一:关于参与

问对的培训,之所以让人趋之若鹜,除了导师的多元化和高级别之外,可能还因为它有一个特色——提供多种活动平台,使学员拥有自主参与的机会。我想,坐在底下听七天和站在台上玩一个小时相比,后者更会让人愉悦及印象深刻。

其实,起初得知培训中有许多不得不参与的活动时,我还有些忐忑和不安。多年来,我习惯被动学习,习惯坐在台下当一个观众。不被众多眼光和聚光灯照着的地方才是我的舒适区。并且,培训的活动都不低级,都需要蛮多时间准备的。像辩论赛、教育戏剧、晚会节目这些,在我看来,都是要精心准备,才能保证不丢脸的。对,我是一个骨子里很自卑,特别害怕丢脸的胆小鬼。所以,我真的没有想到过我会很享受这些,更加不会预想到我之后的做法。

第一个活动是辩论赛,每个大组只需要派四个辩手就可以了。我们组长是一个特别有想法、特别负责、特别奉献的老师,他在抽签题目出来的那天晚上就在微信群里召唤大家集合讨论。我是提前知道时间的,但是那晚我有事先的安排。我没有推掉安排,直接请假缺席了。现在想来,我当初应该是借以正当的理由以此逃避让我觉得恐慌的辩论赛。

那天晚上回到客栈,我躺在床上,翻看着群里老师们讨论辩题的聊天记录。看完,我轻声地对同伴说了一句话:哎,我对这个辩题还蛮有想法的,其实我还蛮想去参与这次的辩论赛的。同伴并没有回复我,纯当没听见。我也当自己说了句废话,因为现在想参与,已经太迟了。我都错过讨论了,其他老师们讨论到凌晨,而我呢?只能怪自己太胆小,太不主动了。

就在我埋怨自己的懦弱时,我收到了组长私信添加我微信的消息。冥冥之中,我就有种希望的感觉——组长加我微信,难道是想让我参加辩论赛?毕竟无事不登三宝殿,尤其是凌晨啊。事实证明,我的推论相当正确。而我,内心毫不犹豫,表面却战战兢兢地答应了。当时我是这样回复的:好的,没人的话,我来吧。外加三个笑着哭的表情。其实,内心是这样回复的:好的好的,就等这个机会呢。

我发现,我常常心想事成。可事实证明,我的心想事成其实是遇到了伯乐。据说,组长反复观看了多次我们之前录制的自我介绍的视频,最终敲定的我。知道真相的我,只想深深的对英明的组长鞠三个躬。

说起这段奇遇,我真是可以激动的滔滔不绝。但其实我主要想表达的是,上台辩论的感觉真的很棒,虽然没说几句话,但是只要坐在那儿,打败自己内心胆小鬼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而且,辩论赛是一个讲究协作团结的活动,在一个新环境中,找到自己组织,拥有自己团队的感觉,也是很赞的。

这个活动之后,我做了一个在此之前绝不会做的决定。那就是加入我们组的节目准备小分队——跳海草舞。说真的,在此之前,我绝不会去学跳海草舞。因为,我觉得学习舞蹈需要时间和舞蹈基础,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学会的。而我学不会的话,在台上跳舞岂不是很傻?可是,参加辩论赛让我尝到了“亲自参加、体验”的甜头,丢脸对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了。

后来莫名奇妙的,我也参与了戏剧,虽然是跑龙套。所有的参与,都让我感到很快乐,而不管我参与的程度如何,扮演的角色作用多大。所以,不管问对有多水,我都乐在其中,也能发现其中的价值。

学会参与,懂得参与的价值,便是我第一次来问对获得的第一场庆典。这一点,对我的教育实践也有很大的启示。作为学员的我,不喜欢听老师长篇大论,反反复复说我都懂的道理,而能在自己亲自参与和体验的活动中收获到“战胜自我,懂得合作”的成就感和快乐,我的学生是不是也一样呢?


庆典二:关于创新

培训的诸多讲座中,我对顾远老师的关于创新的讲座印象最为深刻,也是唯一一场我被老师的讲述打动到几乎落泪的分享。顾老师像是开了一场故事会,在一个个的故事中讲创新。用他在监狱里给犯人们做分享的经历,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创新,每个人都有创新思维,创新不是天才干的事,创新是有方法可循的。用一个给总统写教育批判信的青年的故事,告诉我们创新的步骤是:首先,我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次,有什么方法,分别会有什么结果?再次,除此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最后,动手做吧。还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学生用特诡异的思路完成考试中的一个物理题,受到老师肯定和鼓励之后,最终成为了一个很厉害的发明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座的每个老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于标准答案的答案,要保护和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试想,如果我们老师都非常苛刻完美的追求标准公式,标准思路,标准答案,多少天才会被扼死在教育系统里?想想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内心五味杂陈。

顾远老师的分享,打破了很多我对创新和对自己的偏见。我认为创新很难,其实不是。创新很简单,只需要多问自己一句:还可以怎么样?我认为自己没有创新的头脑,其实也不是。创新不是需要我做出惊天动地的发明,创新就是在生活中的小事里,我其实就创新过许多,比如白菜煎鸡蛋、透明胶挂蚊香啦。只要我想解决问题,我就可以创新。

最后,顾老师有一个词和一句金句深入我心。那个词是guide,我会时刻用它来确定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金句是:任何好的产品都是未完成的状态。关于这句呢,我很自恋的套在了自己身上,算是对自己的鼓励。


庆典三:关于人

在路上,风景最舒服的是自然风光,但我觉得最美的还是人。我这次真的看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他们让我大开眼界,自惭形秽。

组长田老师,年轻的大学教授,很有想法,很清楚自己的目标,为了要研究的课题自费参加培训,对许多软件工具的使用非常了解,简直就是教育界的工具王。他是一个很专注和执着于自己热爱的或要做的活动的人,经常看到他捧着电脑,总感觉在研究着什么。最佩服他的一点是做事的效率极高,行动力太强了。

同组的陈老师,不知道全名,目前也只是存在于我通讯录上的一名网友。我们一起打辩论赛,她真的比年轻人更有活力,更有热情,更希望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完美。我在她身上看到闪闪发光的“拼”字,对比起来,觉得自己真的不够年轻。我默默地关注着陈老师的朋友圈,发现她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文采比我的好到千万倍,她也是一个顽童,会在酒吧的舞台打手鼓,会在大理的小角落里放飞自我。我很欣赏这样既能认真又能自由的人。

闪电演讲的吴老师,一个在湖大读教育学的研究生,一个曾在山村支教的志愿者老师,他为乡村的学生们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课程,他带学生做许多非传统的活动,比如游学。我敬佩他的勇气、行动力和坚持。我是一个偶尔会想逃离教育系统的懦弱者,而他是一个为自己的理想披荆斩棘的勇士。他身上有常人难有的大爱,并且用这种爱做出了实际的成果,为自己,也为那么多“看不到路”的孩子们开创了一条理想的路。对比起来,我感到很羞愧。当然,我也知道了自己的方向。

还有好多给我感触很深的人,细细说来,一天都不够。这些人的脸庞日渐模糊,但是带给我的震撼,惭愧等感受,是不会消失的。我知道,所有遇见的美好的生命体,都在默默地点燃我。而我只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也可以成为这样美好的存在。


很多时候,惊喜总是悄然而至,又或许,这就是注定的安排。我完全没有预料到此次外训的收获会是这些,但这些,远比我预料到的要好,好得多。


谢谢组织两年的精心培养,我在一个遥远的小镇带着感恩的心,发出微弱而永恒的光。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预料之外的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