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数据结构--树

文章目录

  • 一、二叉树
    • 1.1 二叉树常见术语
    • 1.2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 1.2.1 插入和删除节点
    • 1.3 常见的二叉树类型
  • 二、二叉树遍历
    • 2.1 层序遍历
    • 2.2 前序、中序、后序遍历
  • 三、二叉树数组表示
    • 3.1 表示完美二叉树
    • 3.2 表示任意二叉树
    • 3.3 优点与局限性
  • 四、二叉搜索树
    • 4.1 二叉搜索树的操作
    • 4.2 二叉搜索树的效率
  • 五、AVL树 *
    • 5.1 AVL树常见术语
    • 5.2 AVL树旋转
    • 5.3 AVL树常用操作

一、二叉树

「二叉树 binary tree」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代表“祖先”与“后代”之间的派生关系,体现了“一分为二”的分治逻辑。与链表类似,二叉树的基本单元是节点,每个节点包含值、左子节点引用和右子节点引用。

/* 二叉树节点类 */
class TreeNode {
	int val //节点值
	TreeNode left; //左子节点引用
	TreeNode right; //右子节引用
	TreeNode(int x) {
		val = x;
	}
}

每个节点都有两个引用(指针),分别指向「左子节点 left-child node」和「右子节点 right-child node」,该节点被称为这两个子节点的「父节点 parent node」。当给定一个二叉树的节点时,我们将该节点的左子节点及其以下节点形成的树称为该节点的「左子树 left subtree」,同理可得「右子树 right subtree」。

在二叉树中,除叶节点外,其他所有节点都包含子节点和非空子树。如图所示,如果将“节点 2”视为父节点,则其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分别是“节点 4”和“节点 5”,左子树是“节点 4 及其以下节点形成的树”,右子树是“节点 5 及其以下节点形成的树”。
Java数据结构--树_第1张图片

1.1 二叉树常见术语

  • 「根节点 root node」:位于二叉树顶层的节点,没有父节点。
  • 「叶节点 leaf node」:没有子节点的节点,其两个指针均指向None。
  • 「边 edge」:连接两个节点的线段,即节点引用(指针)。
  • 节点所在的「层 level」:从顶至底递增,根节点所在层为 1 。
  • 节点的「度 degree」:节点的子节点的数量。在二叉树中,度的取值范围是 0、1、2 。
  • 二叉树的「高度 height」:从根节点到最远叶节点所经过的边的数量。
  • 节点的「深度 depth」:从根节点到该节点所经过的边的数量。
  • 节点的「高度 height」:从距离该节点最远的叶节点到该节点所经过的边的数量。
    Java数据结构--树_第2张图片

1.2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1.2.1 插入和删除节点

与链表类似,在二叉树中插入与删除节点可以通过修改指针来实现。
Java数据结构--树_第3张图片

binary_tree.java

TreeNode P = new TreeNode(0);
// 在 n1 -> n2 中间插入节点 P
n1.left = P;
P.let = n2;
// 删除节点 P
n1.left = n2;

1.3 常见的二叉树类型

  • 完美二叉树
    「完美二叉树 perfect binary tree」(也称满二叉树)所有层的节点都被完全填满。在完美二叉树中,叶节点的度为0,其余所有节点的度都为2;若树的高度为h,则节点总数为2^(h+1) - 1,呈现标准的指数级关系,反映了自然界中常见的细胞分裂现象。
    Java数据结构--树_第4张图片
  • 完全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 complete binary tree」只有最底层的节点未被填满,且最底层节点尽量靠左填充。
    Java数据结构--树_第5张图片
  • 完满二叉树
    「完满二叉树 full binary tree」除了叶节点之外,其余所有节点都有两个子节点。
    Java数据结构--树_第6张图片
  • 平衡二叉树
    「平衡二叉树 balanced binary tree」中任意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 1 。
    Java数据结构--树_第7张图片

二、二叉树遍历

从物理结构的角度来看,树是一种基于链表的数据结构,因此其遍历方式是通过指针逐个访问节点。然而,树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这使得遍历树比遍历链表更加复杂,需要借助搜索算法来实现。

二叉树常见的遍历方式包括层序遍历、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等。

2.1 层序遍历

层序遍历 level-order traversal」从顶部到底部逐层遍历二叉树,并在每一层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访问节点。

层序遍历本质上属于「广度优先遍历 breadth-first traversal, BFS」,它体现了一种“一圈一圈向外扩展”的逐层遍历方式。
Java数据结构--树_第8张图片

/* 层序遍历 */
List<Integer> levelOrder(TreeNode root) {
    // 初始化队列,加入根节点
    Queue<TreeNode> queue = new LinkedList<>();
    queue.add(root);
    // 初始化一个列表,用于保存遍历序列
    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while (!queue.isEmpty()) {
        TreeNode node = queue.poll(); // 队列出队
        list.add(node.val);           // 保存节点值
        if (node.left != null)
            queue.offer(node.left);   // 左子节点入队
        if (node.right != null)
            queue.offer(node.right);  // 右子节点入队
    }
    return list;
}
  •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O(n):所有节点被访问一次,使用O(n)时间,其中n为节点数量
    • 空间复杂度O(n):在最差情况下,即满二叉树时,遍历到最底层之前,队列中最多同时存在(n+1)/2个节点,占用O(n)空间。

2.2 前序、中序、后序遍历

相应地,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都属于「深度优先遍历 depth-first traversal, DFS」,它体现了一种“先走到尽头,再回溯继续”的遍历方式。

图展示了对二叉树进行深度优先遍历的工作原理。深度优先遍历就像是绕着整棵二叉树的外围“走”一圈,在每个节点都会遇到三个位置,分别对应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Java数据结构--树_第9张图片

/* 前序遍历 */
void preOrder(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 访问优先级:根节点 -> 左子树 -> 右子树
    list.add(root.val);
    preOrder(root.left);
    preOrder(root.right);
}

/* 中序遍历 */
void inOrder(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 访问优先级:左子树 -> 根节点 -> 右子树
    inOrder(root.left);
    list.add(root.val);
    inOrder(root.right);
}

/* 后序遍历 */
void postOrder(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 访问优先级:左子树 -> 右子树 -> 根节点
    postOrder(root.left);
    postOrder(root.right);
    list.add(root.val);
}
  •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O(n): 所有节点被访问一次,使用O(n)时间。
    • 空间复杂度O(n):在最差情况下,即树退化为链表时,递归深度达到n,系统占用你O(n)栈帧空间。

三、二叉树数组表示

3.1 表示完美二叉树

根据层序遍历的特性,我们可以推导出父节点索引与子节点索引之间的“映射公式”:若某节点的索引为 i,则该节点的左子节点索引为 2i+1,右子节点索引为 2i+2。下图展示了各个节点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
Java数据结构--树_第10张图片
映射公式的角色相当于链表中的指针。给定数组中的任意一个节点,我们都可以通过映射公式来访问它的左(右)子节点。

3.2 表示任意二叉树

完美二叉树是一个特例,在二叉树的中间层通常存在许多None。由于层序遍历序列并不包含这些None,因此我们无法仅凭该序列来推测None的数量和分布位置。这意味着存在多种二叉树结构都符合该层序遍历序列。

我们可以考虑在层序遍历序列中显式地写出所有None

/* 二叉树的数组表示 */
// 使用 int 的包装类 Integer ,就可以使用 null 来标记空位
Integer[] tree = { 1, 2, 3, 4, null, 6, 7, 8, 9, null, null, 12, null, null, 15 };

Java数据结构--树_第11张图片

/* 数组表示下的二叉树类 */
class ArrayBinaryTree {
    private List<Integer> tree;

    /* 构造方法 */
    public ArrayBinaryTree(List<Integer> arr) {
        tree = new ArrayList<>(arr);
    }

    /* 节点数量 */
    public int size() {
        return tree.size();
    }

    /* 获取索引为 i 节点的值 */
    public Integer val(int i) {
        // 若索引越界,则返回 null ,代表空位
        if (i < 0 || i >= size())
            return null;
        return tree.get(i);
    }

    /* 获取索引为 i 节点的左子节点的索引 */
    public Integer left(int i) {
        return 2 * i + 1;
    }

    /* 获取索引为 i 节点的右子节点的索引 */
    public Integer right(int i) {
        return 2 * i + 2;
    }

    /* 获取索引为 i 节点的父节点的索引 */
    public Integer parent(int i) {
        return (i - 1) / 2;
    }

    /* 层序遍历 */
    public List<Integer> levelOrder() {
        List<Integer> res = new ArrayList<>();
        // 直接遍历数组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if (val(i) != null)
                res.add(val(i));
        }
        return res;
    }

    /* 深度优先遍历 */
    private void dfs(Integer i, String order, List<Integer> res) {
        // 若为空位,则返回
        if (val(i) == null)
            return;
        // 前序遍历
        if ("pre".equals(order))
            res.add(val(i));
        dfs(left(i), order, res);
        // 中序遍历
        if ("in".equals(order))
            res.add(val(i));
        dfs(right(i), order, res);
        // 后序遍历
        if ("post".equals(order))
            res.add(val(i));
    }

    /* 前序遍历 */
    public List<Integer> preOrder() {
        List<Integer> res = new ArrayList<>();
        dfs(0, "pre", res);
        return res;
    }

    /* 中序遍历 */
    public List<Integer> inOrder() {
        List<Integer> res = new ArrayList<>();
        dfs(0, "in", res);
        return res;
    }

    /* 后序遍历 */
    public List<Integer> postOrder() {
        List<Integer> res = new ArrayList<>();
        dfs(0, "post", res);
        return res;
    }
}

3.3 优点与局限性

二叉树的数组表示主要有以下优点。

  • 数组存储在连续的内存空间中,对缓存友好,访问与遍历速度较快。
  • 不需要存储指针,比较节省空间。
  • 允许随机访问节点。

然而,数组表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 数组存储需要连续内存空间,因此不适合存储数据量过大的树。
  • 增删节点需要通过数组插入与删除操作实现,效率较低。
  • 当二叉树中存在大量None时,数组中包含的节点数据比重较低,空间利用率较低。

四、二叉搜索树

「二叉搜索树 binary search tree」满足以下条件。

  • 对于根节点,左子树中所有节点的值<根节点的值<右子树中所有节点的值。
  • 任意节点的左、右子树也是二叉搜索树,即同样满足条件 1. 。

4.1 二叉搜索树的操作

我们将二叉搜索树封装为一个类 BinarySearchTree ,并声明一个成员变量 root ,指向树的根节点。

  • 查找节点
    给定目标节点值 num ,可以根据二叉搜索树的性质来查找。如图所示,我们声明一个节点 cur ,从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出发,循环比较节点值 cur.val 和 num 之间的大小关系。

    • 若 cur.val < num ,说明目标节点在 cur 的右子树中,因此执行 cur = cur.right 。
    • 若 cur.val > num ,说明目标节点在 cur 的左子树中,因此执行 cur = cur.left 。
    • 若 cur.val = num ,说明找到目标节点,跳出循环并返回该节点。
      Java数据结构--树_第12张图片

    二叉搜索树的查找操作与二分查找算法的工作原理一致,都是每轮排除一半情况。循环次数最多为二叉树的高度,当二叉树平衡时,使用O(log n)时间。示例代码如下:

/* 查找节点 */
TreeNode search(int num) {
    TreeNode cur = root;
    // 循环查找,越过叶节点后跳出
    while (cur != null) {
        // 目标节点在 cur 的右子树中
        if (cur.val < num)
            cur = cur.right;
        // 目标节点在 cur 的左子树中
        else if (cur.val > num)
            cur = cur.left;
        // 找到目标节点,跳出循环
        else
            break;
    }
    // 返回目标节点
    return cur;
}
  • 插入节点
    给定一个待插入元素 num ,为了保持二叉搜索树“左子树 < 根节点 < 右子树”的性质,插入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 查找插入位置:与查找操作相似,从根节点出发,根据当前节点值和 num 的大小关系循环向下搜索,直到越过叶节点(遍历至None)时跳出循环。
    • 在该位置插入节点:初始化节点 num ,将该节点置于None的位置。
      Java数据结构--树_第13张图片
  • 在代码实现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 二叉搜索树不允许存在重复节点,否则将违反其定义。因此,若待插入节点在树中已存在,则不执行插入,直接返回。
    • 为了实现插入节点,我们需要借助节点 pre 保存上一轮循环的节点。这样在遍历至None时,我们可以获取到其父节点,从而完成节点插入操作。
/* 插入节点 */
void insert(int num) {
    // 若树为空,则初始化根节点
    if (root == null) {
        root = new TreeNode(num);
        return;
    }
    TreeNode cur = root, pre = null;
    // 循环查找,越过叶节点后跳出
    while (cur != null) {
        // 找到重复节点,直接返回
        if (cur.val == num)
            return;
        pre = cur;
        // 插入位置在 cur 的右子树中
        if (cur.val < num)
            cur = cur.right;
        // 插入位置在 cur 的左子树中
        else
            cur = cur.left;
    }
    // 插入节点
    TreeNode node = new TreeNode(num);
    if (pre.val < num)
        pre.right = node;
    else
        pre.left = node;
}
  • 删除节点
    先在二叉树中查找到目标节点,再将其删除。

    与插入节点类似,我们需要保证在删除操作完成后,二叉搜索树的“左子树 < 根节点 < 右子树”的性质仍然满足。

    因此,我们根据目标节点的子节点数量,分 0、1 和 2 三种情况,执行对应的删除节点操作。

    • 如图所示,当待删除节点的度为0时,表示该节点是叶节点,可以直接删除。
      Java数据结构--树_第14张图片
    • 如图所示,当待删除节点的度为
      时,将待删除节点替换为其子节点即可。
      Java数据结构--树_第15张图片
    • 当待删除节点的度为2时,我们无法直接删除它,而需要使用一个节点替换该节点。由于要保持二叉搜索树“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的性质,因此这个节点可以是右子树的最小节点或左子树的最大节点。
    • 假设我们选择右子树的最小节点(中序遍历的下一个节点),则删除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 找到待删除节点在“中序遍历序列”中的下一个节点,记为 tmp 。
      • 用 tmp 的值覆盖待删除节点的值,并在树中递归删除节点 tmp 。
        Java数据结构--树_第16张图片
        删除节点操作同样使用O(log n)时间,其中查找待删除节点需要O(log n时间,获取中序遍历后继节点需要O(log n)时间
/* 删除节点 */
void remove(int num) {
    // 若树为空,直接提前返回
    if (root == null)
        return;
    TreeNode cur = root, pre = null;
    // 循环查找,越过叶节点后跳出
    while (cur != null) {
        // 找到待删除节点,跳出循环
        if (cur.val == num)
            break;
        pre = cur;
        // 待删除节点在 cur 的右子树中
        if (cur.val < num)
            cur = cur.right;
        // 待删除节点在 cur 的左子树中
        else
            cur = cur.left;
    }
    // 若无待删除节点,则直接返回
    if (cur == null)
        return;
    // 子节点数量 = 0 or 1
    if (cur.left == null || cur.right == null) {
        // 当子节点数量 = 0 / 1 时, child = null / 该子节点
        TreeNode child = cur.left != null ? cur.left : cur.right;
        // 删除节点 cur
        if (cur != root) {
            if (pre.left == cur)
                pre.left = child;
            else
                pre.right = child;
        } else {
            // 若删除节点为根节点,则重新指定根节点
            root = child;
        }
    }
    // 子节点数量 = 2
    else {
        // 获取中序遍历中 cur 的下一个节点
        TreeNode tmp = cur.right;
        while (tmp.left != null) {
            tmp = tmp.left;
        }
        // 递归删除节点 tmp
        remove(tmp.val);
        // 用 tmp 覆盖 cur
        cur.val = tmp.val;
    }
}

4.2 二叉搜索树的效率

无序数组 二次搜索树
查找元素 O(n) O(log n)
插入元素 O(1) O(log n)
删除元素 O(n) O(log n)

五、AVL树 *

在多次插入和删除操作后,二叉搜索树可能退化为链表。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将从O(log n)恶化为O(n)。
Java数据结构--树_第17张图片

5.1 AVL树常见术语

AVL 树既是二叉搜索树也是平衡二叉树,同时满足这两类二叉树的所有性质,因此也被称为「平衡二叉搜索树 balanced binary search tree」。

  • 节点高度
    由于 AVL 树的相关操作需要获取节点高度,因此我们需要为节点类添加 height 变量:
/* AVL 树节点类 */
class TreeNode {
    public int val;        // 节点值
    public int height;     // 节点高度
    public TreeNode left;  // 左子节点
    public TreeNode right; // 右子节点
    public TreeNode(int x) { val = x; }
}

“节点高度”是指从该节点到其最远叶节点的距离,即所经过的“边”的数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叶节点的高度为0,而空节点的高度为-1。我们将创建两个工具函数,分别用于获取和更新节点的高度:

/* 获取节点高度 */
int height(TreeNode node) {
    // 空节点高度为 -1 ,叶节点高度为 0
    return node == null ? -1 : node.height;
}

/* 更新节点高度 */
void updateHeight(TreeNode node) {
    // 节点高度等于最高子树高度 + 1
    node.height = Math.max(height(node.left), height(node.right)) + 1;
}
  • 节点平衡因子
    节点的「平衡因子 balance factor」定义为节点左子树的高度减去右子树的高度,同时规定空节点的平衡因子为0。我们同样将获取节点平衡因子的功能封装成函数。
/* 获取平衡因子 */
int balanceFactor(TreeNode node) {
    // 空节点平衡因子为 0
    if (node == null)
        return 0;
    // 节点平衡因子 = 左子树高度 - 右子树高度
    return height(node.left) - height(node.right);
}

5.2 AVL树旋转

AVL 树的特点在于“旋转”操作,它能够在不影响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的前提下,使失衡节点重新恢复平衡。换句话说,旋转操作既能保持“二叉搜索树”的性质,也能使树重新变为“平衡二叉树”。

我们将平衡因子绝对值 >1 的节点称为“失衡节点”。根据节点失衡情况的不同,旋转操作分为四种:右旋、左旋、先右旋后左旋、先左旋后右旋。

  • 右旋
    如图所示,节点下方为平衡因子。从底至顶看,二叉树中首个失衡节点是“节点 5”。我们关注以该失衡节点为根节点,将该节点记为 node ,其左子节点记为 child ,当节点 child 有右子节点(记为 grandChild )时,需要在右旋中添加一步:将 grandChild 作为 node 的左子节点。执行“右旋”操作。完成右旋后,子树恢复平衡,并且仍然保持二叉搜索树的性质。
    Java数据结构--树_第18张图片
    “向右旋转”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实际上需要通过修改节点指针来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 右旋操作 */
TreeNode rightRotate(TreeNode node) {
    TreeNode child = node.left;
    TreeNode grandChild = child.right;
    // 以 child 为原点,将 node 向右旋转
    child.right = node;
    node.left = grandChild;
    // 更新节点高度
    updateHeight(node);
    updateHeight(child);
    // 返回旋转后子树的根节点
    return child;
}
  • 左旋
    相应地,如果考虑上述失衡二叉树的“镜像”,则需要执行“左旋”操作。同理,如图所示,当节点 child 有左子节点(记为 grandChild )时,需要在左旋中添加一步:将 grandChild 作为 node 的右子节点。
    Java数据结构--树_第19张图片
    可以观察到,右旋和左旋操作在逻辑上是镜像对称的,它们分别解决的两种失衡情况也是对称的。基于对称性,我们只需将右旋的实现代码中的所有的 left 替换为 right ,将所有的 right 替换为 left ,即可得到左旋的实现代码:
/* 左旋操作 */
TreeNode leftRotate(TreeNode node) {
    TreeNode child = node.right;
    TreeNode grandChild = child.left;
    // 以 child 为原点,将 node 向左旋转
    child.left = node;
    node.right = grandChild;
    // 更新节点高度
    updateHeight(node);
    updateHeight(child);
    // 返回旋转后子树的根节点
    return child;
}
  • 先左旋后右旋
    对于图中的失衡节点 3 ,仅使用左旋或右旋都无法使子树恢复平衡。此时需要先对 child 执行“左旋”,再对 node 执行“右旋”。
    Java数据结构--树_第20张图片
  • 先右旋后左旋
    如图所示,对于上述失衡二叉树的镜像情况,需要先对 child 执行“右旋”,再对 node 执行“左旋”。
    Java数据结构--树_第21张图片
失衡节点的平衡因子 子节点的平衡因子 应采用的旋转方法
> 1 (左偏树) >= 0 右旋
> 1(左偏树) < 0 先左旋后右旋
< -1(右偏树) <= 0 左旋
< -1 (右偏树) > 0 先右旋后左旋

为了便于使用,我们将旋转操作封装成一个函数。有了这个函数,我们就能对各种失衡情况进行旋转,使失衡节点重新恢复平衡。

/* 执行旋转操作,使该子树重新恢复平衡 */
TreeNode rotate(TreeNode node) {
    // 获取节点 node 的平衡因子
    int balanceFactor = balanceFactor(node);
    // 左偏树
    if (balanceFactor > 1) {
        if (balanceFactor(node.left) >= 0) {
            // 右旋
            return rightRotate(node);
        } else {
            // 先左旋后右旋
            node.left = leftRotate(node.left);
            return rightRotate(node);
        }
    }
    // 右偏树
    if (balanceFactor < -1) {
        if (balanceFactor(node.right) <= 0) {
            // 左旋
            return leftRotate(node);
        } else {
            // 先右旋后左旋
            node.right = rightRotate(node.right);
            return leftRotate(node);
        }
    }
    // 平衡树,无须旋转,直接返回
    return node;
}

5.3 AVL树常用操作

  • 插入节点
    AVL 树的节点插入操作与二叉搜索树在主体上类似。唯一的区别在于,在 AVL 树中插入节点后,从该节点到根节点的路径上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失衡节点。因此,我们需要从这个节点开始,自底向上执行旋转操作,使所有失衡节点恢复平衡。代码如下所示:
/* 插入节点 */
void insert(int val) {
    root = insertHelper(root, val);
}

/* 递归插入节点(辅助方法) */
TreeNode insertHelper(TreeNode node, int val) {
    if (node == null)
        return new TreeNode(val);
    /* 1. 查找插入位置,并插入节点 */
    if (val < node.val)
        node.left = insertHelper(node.left, val);
    else if (val > node.val)
        node.right = insertHelper(node.right, val);
    else
        return node; // 重复节点不插入,直接返回
    updateHeight(node); // 更新节点高度
    /* 2. 执行旋转操作,使该子树重新恢复平衡 */
    node = rotate(node);
    // 返回子树的根节点
    return node;
}
  • 删除操作
    类似地,在二叉搜索树的删除节点方法的基础上,需要从底至顶执行旋转操作,使所有失衡节点恢复平衡。
/* 删除节点 */
void remove(int val) {
    root = removeHelper(root, val);
}

/* 递归删除节点(辅助方法) */
TreeNode removeHelper(TreeNode node, int val) {
    if (node == null)
        return null;
    /* 1. 查找节点,并删除之 */
    if (val < node.val)
        node.left = removeHelper(node.left, val);
    else if (val > node.val)
        node.right = removeHelper(node.right, val);
    else {
        if (node.left == null || node.right == null) {
            TreeNode child = node.left != null ? node.left : node.right;
            // 子节点数量 = 0 ,直接删除 node 并返回
            if (child == null)
                return null;
            // 子节点数量 = 1 ,直接删除 node
            else
                node = child;
        } else {
            // 子节点数量 = 2 ,则将中序遍历的下个节点删除,并用该节点替换当前节点
            TreeNode temp = node.right;
            while (temp.left != null) {
                temp = temp.left;
            }
            node.right = removeHelper(node.right, temp.val);
            node.val = temp.val;
        }
    }
    updateHeight(node); // 更新节点高度
    /* 2. 执行旋转操作,使该子树重新恢复平衡 */
    node = rotate(node);
    // 返回子树的根节点
    return node;
}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数据结构,java,数据结构)